第三輯 縣域經濟社會4(1 / 2)

第三輯 縣域經濟社會4

成都開江商會:鄉友企業家共享平台

近來主持籌建成都開江商會期間,撰述文字若幹。選錄如下留此存照。

一、新變化、新情況和新形勢

成都作為四川省會城市,旅居其地的開江鄉友數量眾多,分布最為集中,智力集群尤其龐大。近四五年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很大發展,成都鄉友隊伍及其支鄉工作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情況和新形勢。

(一)鄉友數量增加較多較快。其中主要包括農民工隊伍人員、曆屆高校畢業在蓉就業人員和開江離退休老同誌移居人員。開江縣各機關單位離退休老同誌是一個新的鄉友群體,數量大,年齡大,對成都社會融入不深,因為休閑,群體內聯係較為緊密,活動較為頻繁。

(二)年輕鄉友群體尤其是鄉友企業家、成功人士群體正在迅速崛起,成為社會各界和多個部門的中堅力量,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逐漸提升增強。其中,又以省市縣各黨政領導機關擔任一定領導工作的鄉友和各企業家、成功人士鄉友最具影響力。據粗略統計,鄉友企業家資產上億者已不是個別,其整體經濟實力正趨於上升擴張態勢。

(三)隨著文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鄉友自身對家鄉故土的文化精神追求更趨熱絡而深入,其關心家鄉、支持家鄉的熱情和精神動力空前高漲,大大增強。尤其是企業家成功人士鄉友在多個方麵起到了引領、表率的作用。與此同時,鄉友對家鄉建設發展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對家鄉的歸宿感也在逐漸增強。

(四)智力支鄉成都分會的工作成效進一步加大,在家鄉和鄉友中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社會影響力也在進一步擴大。一年多來的幾次支鄉活動成效,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二、資源信息共享平台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建設發展,在成都建立和形成一個開江、開江旅蓉鄉友、鄉友企業家等的共享文化平台,已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曆史上,清末時期達州地區惟開江率先建立的成都“新寧會館”,就是這樣一個平台。商會是這一平台的複歸和延伸,必將得到廣泛的文化認同。平台主題語可概括為:傳導、交流、服務、發展。

開江在蓉鄉友企業家及其集團,對內對外的凝聚力、影響力正在不斷產生和增強,形成為文化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除了體現為公司內部的蓬勃發展、團結一致、兢兢業業,也體現為對外品牌的品質積累提升、誠信的深化滲透,還體現為對開江家鄉、鄉友群體的關注親和。這種種文化軟實力的整合、放大和集聚,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對鄉友企業來說,參與或操控開江鄉友平台,就是企業創造自身文化、塑造企業對外形象、集聚企業軟實力、促進企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功德無量。誰有這個眼光,誰就占了先機。

三、商會名銜的價值意義及其文化定位

作為一個商業性質的社會團體,要明確,它首先不是公共利益性質的,而是圈層內的以互惠互利為最高道德規範的商業會社組織。

職務意味著權力和責任。除開顧問或其他特殊個例外,所有名銜都是有償性的。即使擁有很高的商業和社會地位,如果不參加進來,也就意味著與本會無涉,也就不存在照顧性的名銜設置。

從目前來看,主要應明確商會的文化定位,一俟條件時機成熟,再說市場定位等問題。文化定位:資源整合、信息互動、台力運營、鄉情依歸,鄉友企業家形象與合力互動平台。

四、商會平台的形式及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