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地方文化5(3 / 3)

普安鎮四首

清風結伴我還鄉,明月歌詩猶未忘。

月是當年寒牘月,人非昔日小兒郎。

舊韻鄉音難釋懷,新街老屋畫中裁。

幾多石板排闥去,一巷深幽照影來。

眼中紅燭照商家,月色天街雲霓斜。

叫得一聲賓客坐,依稀堂上見翁媽。

“麼子”一聲鄉友來,鄉音亦遣故鄉懷。

三千世界笙歌裏,猶憶普安西炮台。

院壩裏向太陽一絕

中庭葉落日影長,街巷喝茶競向陽。

翻曬心情須趁早,鄰居細與說冬藏。

七律 金馬山

信步青山負郭東,美人峰下是靈桐。

溫泉沐浴氤氳暖,霧洞探幽意興同。

迂回三灣青石路,迢遙九曲白岩風。

鄉歸在意堪追問,直詢莊家歉與豐。

七律 鄉居

情願將身許野山,青衣任自白雲還。

依窗闌夜聽鬆急,步道初辰看鳥閑。

柴灶聞香添火暖,田頭遇雨識冬艱。

開軒訪罷農桑事,又見煙炊瓦屋間。

七律 民間歌手

大寬劉叔會山歌,窮苦憂傷寄意多。

鳥雀枝頭聽口哨,野花籬下戲春波。

薅秧領唱迎紅日,鋤草輕吟喜綠禾。

得緣知青忙記錄,心聲字字出茅窩。

琵琶美女歌

李萍,原達縣地區文工團樂隊演奏員,堪稱開江一代美女。可惜紅顏薄命,去世時不過二十來歲,婚都沒結。

半推半抱一蒼穹,柔指纖纖心與通;

唱我開江琵琶女,天生麗質取霓虹。

澌波柔柔做血肉,明月皎皎來形容。

二八高枝雛鳳語,驚天動地笑長空。

也也也,

曲終人邈多驚悚,潮浪波波隨性工。

花落弦間聲似淚,霞飛鬢角氣如虹。

雨絲綿綿情和意,轉軸聲聲緊複鬆。

眼閉眼開都是醉,任她一掃八方風。

嘻籲咦,

奈何怎的薄幸年,最不逢時“文革”生。

陋巷破街青瓦下,長紅小白女兒身。

六歲讀書皆語萃,十三彈琴盡聲名。

宮商升降推人意,徵羽高低重世情。

罷罷罷,

歡波水戲凊妖蝶,豆蔻花鮮舞鬼神。

世上清明凝冷峻,人間大美少厚淳。

哪堪雞唱風殘夜,不意猿啼腸斷聲。

多少柔情飛指下,繽紛竟是葬箐英。

二、故鄉楹聯自撰

千年古縣治,樹樹丹楓不老

一個新開江,殷殷故裏情長

城外曰廂,前廂後廂,幾多阡陌關冬水

街中有巷,深巷淺巷,不少人家籠夕煙

黑寶塔,白寶塔,黑白分明,點太極魚眼,誦三千盛世

大牛山,小牛山,大小不論,修梵界禪心,祈百代農耕

金山寺,關帝廟,門庭莊嚴申法相

南極宮,天師觀,樓築嵯峨融梵音

接龍橋

北望祖山,北渡蕉溪,巍巍矣連接文脈

東輝紫氣,東流淙水,湯湯兮沐浴冠纓

普安古鎮

千年古鎮,大東街、正南街、十字街、長沙街、半邊街、新街寬闊無多路

百裏舊場,小西巷、外北巷、一條巷、短水巷、全勝巷、老巷幽深有好酒

淙吟流水源於後土

峨峙高山重在民心

開中鍾樓落成

老校逢百年,奮搏全鍾歌萬象

新人又一代,激揚文字寫千秋

茶樓題聯

七嘴八舌品茗天下

三朋四友興會古今

做人做事業都取高端價值

愛國愛家鄉盡付赤子心腸

仰人格山一般崇峻

誦文章水似的清幽

臉麵情麵場麵,走州闖縣吃好三碗麵

專心誠心善心,處世為人盡到一番心

人愈窮人愈窮

錢越多錢越多

贈普安舊友鄭智俊一聯

天天讀報讀書讀出世道

事事關心關耳關涉人情

(鄭兄早年用筆名“關耳”。)

金山寺撰聯

朝輝夕照觀大千勝跡

暮鼓晨鍾悟人世真經

靜心即本觀塵世

慈善為懷寫人生

集句

浮生若寄今朝去日雖非夢

到處能安梵界人間即是家

塵世紛紜何不來金山看景

人生匆忽斷非作逝水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