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獲的季節裏,別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樹上,因為,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與希望。正如那首詩所言:我付出一片綠葉,卻收獲了整個夏天。
集處世經驗之大成的《菜根譚》中寫道:“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留人寬綽,於己寬綽;於人方便,於己方便,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處世秘訣。
謙虛一點,別以為自己多了不起
一個謙虛的人,始終認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始終用心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使自己的水平和素質不斷提高。
一個不謙虛的人,好為人師,他們總是喜歡指出別人這兒不好,那兒做得也不對。似乎他什麼道理都懂,對什麼都在行,以萬事通來炫耀自己,想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地位,贏得他人的尊敬,但結果恰恰相反。即使你的水平再高,做得再成功,人們也不會從心裏尊敬和佩服你。
有一個博士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為了這個所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聽說他倆也就是本科生學曆,有啥好聊的呢?”這麼想著,他隻是朝兩人微微點了點頭。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噌噌噌從水麵上如飛似的跑到對麵上廁所去了。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地從水上漂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剛才沒去打招呼,現在又不好意思去問,自己是博士啊!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了幾步,也邁步噌噌噌地漂過水麵上廁所了。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博士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於是也起身往水裏跨,心想:“我就不信這本科生學曆的人能過的水麵,我博士不能過!”
隻聽“撲通”一聲,博士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趕緊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反問道:“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而我就掉水裏了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其中一位說:“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樁子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不了解情況,怎麼也不問一聲呢?”
任何人都不喜歡驕傲自大的人,這種人在與他人合作中也不會被大家認可。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個方麵比其他人強,但你更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強項上,隻有這樣,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膚淺和無知。因為團隊中的任何一位成員,都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所以你必須保持足夠的謙虛。謙虛會讓你看到自己的短處,這種壓力會促使你在團隊中不斷地進步。
其實,人和人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就像一句諺語中說的那樣:“光滑的瓷器來自泥土,一旦破碎就歸於泥土。”再高的學曆也隻代表過去,而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有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正如一個人初到一個新的單位,沒有方向是很正常的,但要學會尊重同事,虛心求教。剛到公司,所有的工作對你來說都是陌生的,因此多向同事求教是進步快的方法。要有一種從零做起的心態,放下架子,尊重同事,不論對方年齡大小,隻要比你先來公司,都是你的老師,你隻有虛心請教,不斷學習加上埋頭苦幹,才能快速進步。
謙虛可以使你永遠把自己置於學習的位置,並有助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但是,謙虛決不是通常意義的客套與虛偽,也不是遇到工作時的退縮與推諉,更不是所謂的韜光養晦,深藏不露。如果公司需要你發揮自己的能力,並且你也有這樣的能力,你必須知難而進,當仁不讓,決不能把謙虛作為推卸責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