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是周圍親人、朋友、同事情緒的垃圾桶、秘密的守護者、快樂的分享者,他會因為要和不同的人談心而忙得脫不開身。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總是能夠很快的贏得陌生人的好感,哪怕是最苛刻的老太太,最嚴謹的學者,最高傲的姑娘。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像是我們肚子裏的蛔蟲,說話做事總能燙平我們心中細微的褶皺,讓人不佩服也不行。

這樣的人,是會聽的人。

有人會不以為然:聽話,誰不會啊,大家都不是聾子——難道聽個話還需要什麼學問?

從人的生理功能來講,如沒有先天缺陷,自然是人人都能聽。但從人的心理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麵來看,聽話卻恰恰需要極高的學問。

其實,會聽話不僅僅是聽見別人說話,不僅僅是從話語的表麵意思來理解,不僅僅是被動的接收。

自古以來,琴便是人表達內心的一種手段。奏琴人的思想、誌向、個性、情感等往往包含在琴音之中。家喻戶曉的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說的便是琴聲無法被人了解的伯牙,偶遇知音子期。無論伯牙琴聲中想表達的是高山還是流水,鍾子期都能準確的感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也成為了國語中形容知音的約定俗成的詞語。

聽琴和聽話相通。會聽琴的人,被奏琴者引為知己。會聽話的人,自然也就格外受說話者的歡迎。

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就是一個會聽話的人。《學琴》這一章,令狐衝在任盈盈的引導下,把自己心裏無法對師父師娘、師弟師妹們說的話,明白而無保留的傾訴給了隻有一麵之緣的任盈盈。在金庸先生的筆下,任盈盈或沉吟,或發問,或解惑,或沉默,輕而易舉的突破了令狐衝的心房。

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溝通交流。而交流,是由聽和說兩部分組成的。說能讓別人了解自己,而聽則是讓自己去了解別人。

一個會聽的人,不但能得到眾人的信任和喜愛,更能因此避開很多事業上的挫折,生活中的失敗。

在小說《飄》中,相愛的白瑞德和斯佳麗就是因為聽不懂對方的口是心非,而黯淡分手。

有句名言說: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如何聽?如何讓別人毫無保留的傾吐?如何正確把握說話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如何感知說話者還未說出口的內容?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本書從“LISTEN”這個單詞入手,通過分析推理、歸納總結,並結合現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從六個方麵指導你在事業和生活中去正確的聽。通過學會正確的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你的人際關係,創造事業和生活的雙豐收!

還等什麼,趕快翻開書頁,讓自己成為“聽”話高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