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知道陳小菊的事,是偶然,也是必然。
當初吳和邦和吳家老二吳立德一起去找原本的吳立德的媳婦陳小菊,就是想著把關係斷的一幹二淨,不能再叫陳小菊打著誌森、杏兒親娘的名義去找吳立德的麻煩。誰料兩方見了麵,陳小菊當年跟著走了的男人是個渾不吝的,居然要吳立德拿五百兩銀子出來,否則,他就要為陳小菊去告吳誌森和吳杏兒不孝。
任吳和邦這麼大歲數的人了,見的人也算不少,可這樣無恥的人也算是叫他開了眼。一時沒防備,二兒子吳立德就衝上去和林家峰打了起來,那個叫蘭花的姑娘,幾噪子一吼,就把左鄰右舍的人給引了過來。
吳和邦擔心吳立德打了人被這個林家峰給訛上,這林家峰和陳小菊要是告了官,兒子吳立德難免得過堂受審,說不定還得坐幾個月的牢。於是,吳和邦趕緊地去拉了兒子吳立德,不叫他衝動。
這邊陳小菊根本不想幫著林家峰來害自己的一雙兒女,見勢也趕緊地上前去拉著丈夫林家峰苦勸著。隻一個想到吳家去過麵館老板娘的蘭花嘴裏不幹不淨地罵著,不隻把吳立德吳家罵的難聽叫吳立德狠不能兩巴掌把她給打閉嘴,蘭花還把自己的後娘陳小菊也連帶著一起罵,這叫來看熱鬧的左鄰右舍也聽到了不少林家私密的事。
林家峰挨了吳立德幾拳,正為自家的閨女這嚷嚷的叫好呢,一聽蘭花把後娘陳小菊罵的難聽,一點沒有當小輩的模樣,頓時一個大耳呱子就忽悠到了蘭花的臉上,他打的主意是跟吳家要些好處,有銀子花,可不是叫這個臭丫頭這麼一嚷嚷把事給壞了的。
兩方的人吵了、罵了,也動手打了,最終還是沒個結果,不歡而散。
吳和邦和吳立德回村後,吳立德著急著要在誌森和杏兒從三千畝地上回家前,就得把這個事給處理好,和老父親吳和邦沒辦成事,還受了一肚子的氣,麵對樓氏和一雙小兒子便也沉著個臉。
吳和邦也替兒子吳立德著急,孫子誌森和孫女杏兒都到了說親嫁娶的年紀,一旦因為他們的親娘跟人跑了的事被捅出來,不隻這兩個孩子會受到影響,就是家裏其他的幾個成了家的孫女和還幼小的孫子、孫女都會被牽連,他們這一大家子人在村子裏也都會抬不起頭來。
吳和邦想來想去,覺得這事還是得私下裏解決,陳小菊是誌森和杏兒的親娘,她一個當娘的人,必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被毀了,沒個好前程和好日子過。
叫了吳立德過來,吳和邦說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再次去趟三叉鎮,這些年陳小菊他們都不曾來打擾吳家的日子,給他們找個媒婆,出點請媒婆的銀子,把林家的姑娘嫁出去,說不定這林家峰和陳小菊就不會再打著把蘭花和誌森湊成一對的想法。
吳立德聽了老父親的話,壓根不相信林家峰會這麼容易的被打發,這幾次的照麵,他清楚地知道,陳小菊並非是想讓誌森娶蘭花的,也並非是想來找他。之所以陳小菊出麵來找他要銀子,說什麼擔心誌森和杏兒在他手底下過不好,怕他不給他們兄妹倆銀子家產的話,都是被那個林家峰給攛掇和威逼著的。
許是因為吳家老三伍立文的落戶大吳村,帶動著他們一家的日子好了起來,見過的大人物多了,吳立德的眼界和想法也寬了不少。他沒同意吳和邦的主意,不同意給林家一個銅板的錢,因為他知道,隻要給一次錢,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給的,那日後就不會甩脫這家的糾纏,林家還會像吸血蟲一樣,巴著他們不放。
吳立德想到的辦法是找人去收拾嚇唬一番林家峰,隻要這家夥老實了,那個蘭花和陳小菊什麼的,都不是什麼問題。他已想到了要找的幫忙的人選,就是因為伍立文的關係,他認識的張捕頭和吳捕快。雖說捕頭和捕快不算什麼正式的官員,但衙門裏的差役中,就屬捕頭和捕快佩著刀,時常抓捕犯人啥的,老百姓都怕。
吳立德把自己的想法和吳和邦說了後,吳和邦思之再三,就和吳立德一起去請了張捕頭喝酒,說了林蘭花糾纏誌森的事,向他們索要五百兩的事,至於陳小菊和他們吳家的那點子事,他們沒好意思說,求著張捕頭給幫個忙,看能不能叫林家不要再來勒索他們。
張捕頭人雖豪爽,但也不是個笨的,知道林家和吳家的事並非隻像吳和邦和吳立德父子說的那麼簡單,但這其中的事也是人家的私事,張捕頭也不想去探究。這幾年,伍家對他也頗為照顧,不說有好東西時常送給他,就連自己的老婆現在也在縣裏的首飾鋪子裏掙一份不錯的工錢,孩子也能去私熟學認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