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委托方管家,代自己去五百畝良田那兒,把所有種她的地的佃農召集在一起,審查了一下這些佃農的情況,重新跟他們簽了佃田的契約,言明租金改為田裏的六成糧食,且從這一季收獲的糧食開始。方管家和楊樹林、田老六還說了會指導他們套種糧食,按他們的安排多種出糧食的,到收獲時,主家穎惠鄉君還會拿出一成的糧食作為獎賞,這一重重的喜訊叫這些佃農喜出望外,紛紛向著京城的方向給穎惠鄉君伍如花磕頭致謝,一個個簽契約的要求都無比急切。
如花在府裏還沒得到這些佃農的消息,她除了在忙著健身娛樂室的籌建規劃中外,也忙著查看閉門謝客的這幾日裏,除了皇上外,其他人送來的慰問禮物。有灝親王府的,有臣相府、蔣府、大學士韓大人和齊府齊虎、齊紅英、齊元凱送來的,還有一些人家送來的禮物,多是以藥材、燕窩、點心之類的。
“把這些藥材收好,給灝親王府送一副飛鏢,臣相府送一個嬰兒學步車給臣相的小孫子,韓大人和蔣大人府上都各送一套象棋,齊府的回禮就送一副飛鏢、一副軍棋、一副跳棋,其餘人家也比照送來禮物的貴重,用麗人坊的飾品或是炒貨作為回禮。”
如花對照禮單後,便把回禮的事給張嬤嬤囑咐了一下,等方管家回來,就叫張嬤嬤準備好東西,由方管家給各府把回禮送過去。在大慶朝這個時代,平常禮節性的送禮互來互往倒沒什麼,隻是若是給生病的人送禮慰問,這家收了禮後,必是要在收到禮的三日內給送禮的人家回禮,否則收了禮沒在三日內回禮,這家的病人的病會一直伴隨著這個人。風俗如此,所以如花在收到這幾家的禮後,就囑咐了張嬤嬤去跟進方管家回禮的事。
如花不能出府,桔子和杏兒先是一起跟著紫霞、巧如在各個院子裏走馬觀花的逛了逛,聽聞柳安派袁宏去接劉小四、秦單等人,杏兒便央著袁宏要和他一起去,來了這幾天了,她還沒出過門呢。
袁宏叫杏兒去問如花的意思,如花不反對,還叫桔子和杏兒一起去,並派了紅衣和巧如跟著。
此次來京城,馬羊兒和杏兒他們是和劉小四、秦單一起出發的,隻不過因為劉小四、秦單他們要一路負責把楊大山、吳誌東接的三輪車的訂單的貨給沿途送到買家手裏,所以馬羊兒他們沒有耽擱的就提前了幾天到了京城,劉小四、秦單他們則拉著貨,比他們晚到一些。他們要是來了,除了會有三輪車的貨外,還有香皂、肥皂等一批貨跟著他們一起過來。
城門分南北兩邊,南邊多是布衣走卒之人通過,入城並不需要繳納錢財,規矩雖然是這樣的,但多數帶了貨物的小販仍是會給守城門的士兵孝敬兩個小錢,為的是檢查貨物的時候,這些士兵能夠耐心細致一點,不至於粗手粗腳的損壞貨物。
走北邊入城的,多數是有親朋好友住在城裏,有城門信物的,劉小四、秦單他們的車馬,走的就是北邊。這還是如花寫信回去時,特地交待過的,像前幾日馬羊兒他們來,柳安就是在北城門接的他們。
袁宏帶著杏兒她們在城門口等了不到兩刻鍾,就看見了劉小四和秦單幾個熟悉的人,輪到他們的馬車時,袁宏便將如花給的入城信物遞給了守門的士兵長官司,城門官看了兩眼,一抬手便讓他們通過了。
這一次,杏兒仔細地把城門看了又看。
京城作為一朝國都,城門的寬度就比別的縣城要寬很多,杏兒回想她來京時看到的其它縣城的城門,心裏估算了一下,京城的城門如果並排走的話,同時走六輛左右的雙馬拉的馬車,都能順利的通過去。因為這裏是京城,一國之都,所以其它縣城是比不上的,你瞧,就這一會兒,她就看見了好幾輛三匹馬拉的馬車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