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觀察人員
觀察法的實施難度是對實施觀察的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即不僅要求觀察人員具有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還要求觀察人員掌握具體的觀察技術和技巧。因此,為保證觀察任務的完成,觀察前必須對觀察人員進行培訓。
培訓觀察人員的內容包括:使觀察人員明確觀察的目的、意義,觀察的作用和義務,了解觀察的全部過程。並通過觀察培訓者的示範後,進行對觀察對象的感知能力的練習,使受訓者能在複雜的現象中捕捉到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內容,以及能將這些內容客觀、準確地記錄。如果需要使用觀察器材和工具進行觀察,則應要求觀察人員熟練掌握觀察中所用的相關器材。
對觀察人員的培訓後,應考核其觀察技術能力。如不合格可以不予采用,以免因個別觀察的錯誤影響整個觀察結果的可靠性。
3.觀察的實施
觀察的實施是觀察法的關鍵步驟。其主要任務是嚴格按照觀察計劃進行觀察資料的收集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1)獲得進入觀察地的許可。觀察人員在進入觀察地之前,必須使自己的觀察合法化,應提供進行觀察研究的充足理由,獲得某些機構的支持。
(2)獲得被觀察者的信賴。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觀察者應在與觀察對象的互相接觸過程中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以取得被觀察者的信賴。為進行深入的觀察奠定基礎。在剛進入觀察環境時,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因事先不認識,所以雙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拘束和限製,觀察者應當積極主動地以自己的言行和表情改變這種局麵,盡快進入正式觀察。
(3)觀察和記錄。開始觀察後,觀察者應嚴格地按照觀察計劃提出的觀察內容仔細地進行觀察和記錄。記錄的方式最好是觀察與記錄同步進行;如果不宜在現場進行記錄,則應在觀察結束後盡快追記。如果在觀察中發現與本次觀察研究有關,但又是所製定的觀察內容之外的問題,應及時向觀察組織者彙報,以便采取統一的補救措施,收集到這部分資料。
4.資料的處理
觀察結束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觀察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將筆錄的資料分門別類地存放,對錄音帶、錄像帶和照片應逐一進行登記和根據鏡頭做出卡片,以防時間過長、記憶不清造成資料混亂。如需輸入電子計算機統計,應及時輸入,最後進行分析。在資料整理過程中,如果發現錯誤和遺漏,應及時糾正和采取補救措施,以保證觀察的科學性。
(三)觀察中的注意事項
1.注意觀察的準確性
觀察記錄的準確性是資料準確性的前提,了解某一社會現象、某一特定事件時不能以管窺豹、以局部的觀察代替對事物的全麵調查。因此要求觀察者盡量從多方麵、多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觀察、收集資料,盡可能地做出詳盡的記錄,以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2.注意有效的觀察
有效的觀察是指在觀察某一社會現象時,應將這一社會現象聯係已有的相關知識進行思維,提出某種理論、觀點,使觀察具有目的和意義,而不是一種消極的觀看。比如,我們觀察一群人在單位時間內吸煙的頻率,往往是將這一社會現象與肺癌患者的發病率相聯係的,這樣的觀察研究就有意義了。
3.注意既確定觀察範圍,又不遺漏偶然事件
毫無範圍界限的觀察是不可取的,因為觀察者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製定觀察計劃時,就應選定一個適當的觀察範圍,以保證觀察精力集中,獲得有效的觀察。但是應提出的是,在確定觀察範圍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研究中出現的偶然、意外的事件。因為偶然的事物也包含著必然,應注意它們可能給研究者帶來新的啟發。
三、訪?問?法
訪問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被調查者談話的形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態度的一種調查資料收集方法。
(一)訪問法的基本類型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訪問法可以分為結構式訪問與非結構式訪問、一次性訪問與追蹤訪問、集體訪問與個別訪問等不同的類型。
1.結構式訪問與非結構式訪問
根據訪問內容是否有統一設計的訪問調查表,訪問可分為結構式和非結構式訪問。結構式訪問是由訪問者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訪問調查表進行的訪問。結構式訪問調查表內的所有問題均為精心、周密製定的,具有統一、完整的結構。訪問時,要求訪問者嚴格地按照規定的內容和程序進行。非結構式訪問則是訪問者沒有事先設計調查表,僅按研究目的和要求對被訪問者調查訪問。二者相比,結構式訪問具有係統性和標準性的特點,利於結果整理分析。而非結構式訪問則訪談不受一定限製,可以自由地進行提問和回答,這種訪問最適用於調查情感、態度、價值判斷等方麵的問題。但非結構式訪問對訪問者的能力要求較高,訪問結果較難整理分析。
2.一次性訪問與追蹤訪問
根據訪問接觸次數,訪問可分為一次性訪問與追蹤訪問。一次性訪問是對被訪問者某一生活時刻或某時期內的思想、態度、行為等方麵情況的調查。這種訪問通常是就某個特殊問題或某些事件發生後進行的調查,以了解被訪問者對某個特殊問題或某些事件的態度和行為。追蹤訪問是通過對被訪問者在不同的生活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思想態度及行為的變化的調查。追蹤訪問是希望通過訪談發現一些不是表麵的觀察和一次性訪問就能獲得的新的重要因素,以進行探索性研究。二者相比,一次性訪問了解的是某一時間的靜態信息;而追蹤式訪問則是通過多次訪問,了解的是動態信息,後者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但後者調查耗費時間比較長,經費需要多,對訪問者能力要求高。
3.集體訪問與個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