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完美技巧”:讓你協商起來遊刃有餘(6)
6、巧用智慧
智慧是協商中最重要的“原材料”,沒有智慧的協商隻能如同呆板運轉的機器一樣,毫無魅力可言。
有這樣一位跟隨拿破侖的工程師,他用他巧妙的智慧保住了自己的腦袋。在前往另一個營地的途中,拿破侖的部隊遇到了一條大河,很可惜的是,這條河上沒有橋,但此時部隊必須迅速通過,才能保障此次的出征勝利。
拿破侖著急的詢問隨軍而來的測量人員:“你快點告訴我,這條河有多寬,我們要搭橋通過。”
測量師隨即回答道:“對不起,陛下,由於測量儀器都在後麵的部隊,他們離我們還有10英裏遠,因此我現在沒有工具,無法測量。”
“不行,我要你馬上測量出來。”
“這,這,恐怕無法做到,陛下。”
“沒有無法做到的說法,我命令你馬上給我量出河寬,不然你的腦袋就保不住了!”
此時的測量師想了一想,說:“請給我一點時間。”之後,他脫下帽子,讓帽簷、他的眼睛、還有河對岸的一點剛好處於一條直線。然後,他小心地保持身體的直立,不斷地向後退,等到眼睛、帽簷和這邊河岩的相應點剛好在一條直線上時,他就停下來,把自己所處的位置標好,接著,他用腳丈量出前後兩點的距離,將計算後得出的數據告訴拿破侖。
拿破侖非常滿意,他不僅沒有要測量師的腦袋,反而馬上提升了他的職務。測量師靠什麼得到升職的?答案就是他那聰明的腦袋裏潛在的智力。
所謂“巧用智慧”,就是指熟練地運用平時所積累的各種知識,並能在緊要關頭迅速的組織這些知識並且激發大腦潛在的能量,巧妙地作出回應。顯而易見,這個故事裏的工程師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這有一個前提,即:平時你必須保持充分的知識獲取,如果你平日裏什麼都不看,不問也不學習,即使到了關鍵時刻,你有的也隻會是抓耳撓腮的窘迫之相。
所以,在協商這個需要腦力衝擊的地方,擁有巧妙的智慧,往往會給陷入困境的協商帶來巧妙的周轉。
但是,如何巧用智慧呢?通過下麵兩位名人的成功創業的案例,你可以了解到,這裏的“巧用智慧”是如何巧用的:
第一個是我們很熟悉的日本名人鬆下幸之助。在20世紀50年代初,鬆下幸之助第一次訪問美國時,對他的啟發很大,因為他發現歐美生產能力和經濟如此強大,主要是得益於其民主體製和強大的現代科技。但是,當時的日本在這兩方麵還相當落後,然而,鬆下幸之助預見日本遲早都會走朝這種趨勢發展,對他而言,早一天灌入這樣的思想,對日本是有益無害的。於是,他在日本產業界率先推行了民主體製改革;在經濟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酬製,使員工的薪資水平超越歐洲,接近美國水平,並且公司還實行了員工的退休金製度,充分保證了員工的物質需求和利益;同時推行了五天工作日,大大增加了員工的精神福利,這在當時的日本還是第一家。
是什麼要他作出這樣的改革呢?因為在鬆下幸之助看來:在經濟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酬製,使員工的薪資水平超越歐洲,接近美國水平,並且公司還建立了員工的退休金,隻要員工努力的工作就會有與之相應的福利,而要員工滿意的福利反過來則會帶來更出色的工作效率。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保證生產的突飛猛進,這樣便會無形中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