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1 “5S”活動(1 / 3)

【學習目的】1.掌握5S的含義,並了解開展5S活動的意義。

2.掌握“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的推行要點。

3.掌握裝配實習室中的5S操作規範,並能在平時實訓中堅持執行並養成習慣。

4.將5S活動滲透到實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麵,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操作項目】在每次實訓課中堅持執行5S檢查表的要求並養成習慣。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推行全麵質量管理前,企業必須先建立穩固的基礎管理。而5S的推行可作為企業推行全麵質量管理重要的第一步。在各組織裏,5S是用來維持環境質量的一種手段。

11.1.1“5S”活動的含義

“5S”是來自日語中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素養(Shitsuke)這5個詞的日語發音縮寫,因為這5個詞日語中羅馬拚音(相當於我國的漢語拚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活動。

“5S”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5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製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範化管理。“5S”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是素養,如果沒有職工隊伍素養的相應提高,“5S”活動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11.1.2“5S”活動的內容

(1)整理

把需要與不需要的人、事、物分開,再將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處理,這是開始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其要點是對生產現場的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什麼是現場需要的,什麼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於現場不需要的物品,諸如用剩的材料、多餘的半成品、切下的料頭、切屑、垃圾、廢品、多餘的工具、報廢的設備、員工的個人生活用品等,要堅決清理出生產現場,這項工作的重點在於堅決把現場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對於車間裏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後、通道左右、廠房上下、工具箱內外,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堅決做好這一步,是樹立好作風的開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號:效率和安全始於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

① 改善和增加作業麵積。

② 現場無雜物,行道通暢,提高工作效率。

③ 減少磕碰的機會,保障安全,提高質量。

④ 消除物料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錯事故。

⑤ 有利於減少庫存量,節約資金。

⑥ 改變作風,提高工作情緒。

(2)整頓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後,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規章製度和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整頓活動的要點是:

① 物品擺放要有固定的地點和區域,以便於尋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錯。

② 物品擺放地點要科學合理。例如,根據物品使用的頻率,經常使用的東西應放得近些(如放在作業區內),偶爾使用或不常使用的東西則應放得遠些(如集中放在車間某處)。

③ 物品擺放目視化,使定量裝載的物品做到過目知數,擺放不同物品的區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標記加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