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2 零件的清洗工藝(2 / 2)

(6)幹燥(drying)

在使用水溶液清洗劑來清洗時,必須把幹燥工作當作漂洗後的一個附加操作步驟來進行。最經濟的幹燥方法是產品在前一個操作步驟中被加熱過,比如用熱清洗液漂洗。不然的話,就要用冷風或氮氣來吹幹產品,此時,存在於產品表麵的液體會從盲孔和縫隙中被吹出。采用熱風幹燥、烘幹箱或紅外線等方法會更為有效,此時的幹燥效果是通過蒸發獲得的。

另外一種方法是借助於防水劑或溶液。也可采用真空幹燥,由於壓力下降,蒸氣的壓力下降,從而使水或溶劑更早地揮發掉。溫度越高,幹燥過程會加速進行。

9.2.2影響清洗過程的因素

影響清洗過程的四個因素,即化學作用、時間、溫度、運動。

(1)化學作用

化學作用是指使用的清洗劑在清洗時所起的作用。它可以分為兩類,即水溶液清洗劑和有機溶劑。

(2)時間

這是指產品與清洗劑所接觸的時間。時間越長,對另三種因素所需的考慮越少。

(3)溫度

清洗劑的溫度可影響清洗效果。例如:當用肥皂做清洗工作時,在40℃以上每升高10℃,可有雙倍的清洗效果;而在60℃時,可獲得4倍的效果;70℃時可達8倍。因此,提高溫度將能大大地縮短清洗的時間。此外,提高溫度還能使幹燥變得簡單。

(4)運動

運動可通過多種途經實現,如摩擦、刷磨、噴射、振動(超聲波清洗)、起泡(泡沫浴)、產生氣體(電解清洗)等。所有這些運動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導致產品表麵的液體移動,同時借助外力可確保清除汙物。

根據上述影響清洗的四個因素的描述,可認為清洗效果是四個因素的綜合作用。如果有一種因素的影響程度變得很大,則另外的因素的影響程度可能會較小而達到相同的效果。

除清洗過程的四個因素外,選擇清洗工藝類型時,產品特性同樣很重要,如產品是被什麼東西所汙染的;產品的材料是什麼;生產批量有多大;產品尺寸是多少;產品是什麼形狀;產品是否需要後續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