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當我把這部著作寫完時,頓時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感,這並不是說我這部著作有多完美,也並不是說我付出的辛苦勞動獲得了理想的回報,而是基於一種極度疲憊後的解脫感,不管這部著作是好是壞,我總算完成了,這種內心的想法可能並不讓人覺得有多光彩,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卻實實在在有這樣一種感覺。

這部著作的部分內容是我讀研究生時就完成了的,但一直未抽出時間整理。在那三年近乎苦行僧式的求學過程中,我失去了很多物質上的享受,卻獲得了巨大的精神上的快樂,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我尊敬的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鄭日昌教授的悉心教誨和親切關懷,他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他給我創造的寬鬆而自由的學術氣氛,他對所有人的充分尊重,他對學生的朋友式的友情,他給學生提供的各種學習和成功的機會,無不令我感到自豪和歡欣。對於我這個大齡學生,他總是表現出一種寬厚和尊重,不僅從來沒有讓我感到為難,而且總是及時給與鼓勵,在這部著作即將付梓之際,還特此作序。在此,我要衷心地說,謝謝您,老師!您卓越的人生,將給我終身啟示,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要更加努力,才不致辜負您一直以來的諄諄教誨。我要感謝我的師母——田玉環教授,如果說鄭老師在做人和做學問上給了我細致而耐心的指導,那麼,師母則在生活上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緊張枯燥的研究生生活中,師母時時以母親般的愛心和細心關心我的生活,舒緩我疲倦的身心,鼓起我昂揚的鬥誌,三年艱辛的研究生生活才得以順利度過,直到現在還時時詢問我的生活。謝謝您,可敬可愛的師母!三年中,心理係的老師們給了我無法一一細說的關懷和教誨,使我在求知的道路上多了一份感激和動力,也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氣,衷心地感謝你們,我會永遠記住你們給我的鼓勵!我要感謝我的師兄弟和師姐妹們!沒有你們的關愛,我可能一事無成。在三年的求學生涯中,串德的悟性、世英和小玲的聰明、燕春的靈秀、周軍對電腦的爛熟、小龍的紳士風度、長江的勤奮,無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華輝、西超、春暉、麗霞、青芳、渝川、連旭及李彤都給過我真誠的幫助,與你們結下的深厚友誼是我一生中珍貴的財富,在以後的日子裏,它們會鼓勵我更加奮勇前進。

盡管完成這部小書吃力而拖拉,內心難免感到慚愧,但我仍有一絲絲喜悅和自豪。我想起生養了我卻早已長眠於地下的母親和父親,感謝你們,我親愛的媽媽和爸爸!我還要感謝我的兄弟姊妹們,你們為我的成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我要感謝親愛的同事和朋友們,沒有你們的時時鞭策、鼓勵和提供的方便,我不可能完成這部著作,雖然我不能在此一一列出你們的名字,但我會永遠把你們記在心間!

我要感謝我的三位研究生:黃鴻、郝可飛和宗金莎。你們幫助我對本書的初稿做了認真且仔細的校對。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太太!沒有你的堅強和無私支持,我不會走到今天。你在家裏精心地撫育孩子,無怨地操持家務,讓我能安心求學和工作,這份情,這份意,不是一個謝字能表達得了的,隻能把它記在心間。我要謝謝我的兒子,你帶給我的歡樂和希望時時撫慰我疲憊的身心,沒有你燦爛的笑容和歡快的笑聲,我不會有前進的動力。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孫毅主任給予本書出版的巨大幫助使我感動不已!

好多的感慨,無法在此一一訴說;好多的愛,無法在此一一表達。

這部著作是專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撰寫的,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研究成果,得到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經費的支持,同時獲得西華師範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專項經費資助。作者雖然對所有的章節都進行了認真的設計,也對全書的文字進行了多次加工,力求做到完美,但由於水平所限,加之時間緊迫,所以最終的結果仍不能盡如人意,敬請專家學者指正。

李雪平

2013年7月於西華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