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高校輔導員製度的發展突破(1 / 3)

第三節 高校輔導員製度的發展突破

一、高校輔導員製度設立的意義

我國高校輔導員製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製度,這一製度培養了千千萬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也鍛煉了一大批政治幹部,使他們成為各條戰線的領導和骨幹,高校輔導員製度的設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有助於把對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高校輔導員製度的設立,首要的意義在於有助於把對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緊密結合起來。輔導員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大學生行為和日常事務的管理者,他們集教育與管理於一身,既能增強教育的實效,又能提高管理的效果。

2.有助於把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

集體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通過集體教育個體;個別教育是麵向個體,因材施教。個別教育比集體教育更有針對性,但不能替代集體教育。在大學中設立輔導員,不僅有助於個別教育的開啟,更有利於學生集體建設,把麵向個別的教育和麵向集體的教育相結合,更有利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3.有助於有效促進大學生全麵發展

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和任務,是受學校的委派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提高智能素質;引導學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組織各種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操。高校輔導員製度,適應了大學生全麵發展的要求,將德智體美勞等教育因素滲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當中。

二、高校輔導員製度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製度作用的體現是在高等學校的辦學中所發揮的獨特功能上,高校輔導員製度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保證與維護功能

第一,保證社會主義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是關係到高等學校堅持什麼樣的辦學方向和怎樣堅持這樣的辦學方向的問題。從黨的教育方針的內容來看,盡管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由於黨的工作的中心任務不同,反映在教育方針上的具體表述不同,但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以貫之的培養目標。要堅持“德智體美全麵發展”,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麵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和任務的落實,除了課堂內的理論教育以外,輔導員則是具體的組織者和承擔者,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者。

第二,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改革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旋律。對於高等教育來說,改革是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現代化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客觀要求。高校改革發展的實踐表明,大學生是高等學校的主體,是高校改革的推動者、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思想觀念的更新與解放使大學生成為高校改革的推動力量。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就必然存在著各種矛盾與問題。麵對這些問題,高校輔導員堅持貼近大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深入廣大學生當中,通過座談、討論和個別談心等方式,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堅定了大學生對改革的信心。

第三,維護高校與社會的穩定。在推進改革發展的進程中,穩定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改革是前提,發展是目的,穩定是關鍵。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會成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矛盾和社會問題凸顯,高校不穩定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因為高等學校是各種社會思潮的集散地,高校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因此,自改革開放以來,高等學校一直把維護穩定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輔導員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努力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第一線,緊緊跟蹤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形勢政策教育、思想引導、情緒疏導、心理輔導與就業指導、困難救助等途徑,有效地疏導了大學生的思想情緒,化解了一係列矛盾與危機,維護和保證了高校與社會的穩定。

2.教育與發展功能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麵發展,是高校輔導員製度的根本宗旨。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為適應大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不斷拓展,涵蓋了學生教育與發展的各個方麵。

第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就是依據一定的哲學思想及其方法論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使受教育者樹立與社會發展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及其思維方式的教育。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曆史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方法論的教育,既要讓學生在科學的世界觀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要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最終實現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先進的價值觀與價值思維能力的統一。

第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依據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規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信念、政治態度,培養政治能力的教育。當代中國的政治教育核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觀教育,具體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教育、民族曆史教育、中國國情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法製教育、國防與國家安全教育等,使大學生確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獻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方向。

第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依據一定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幫助受教育者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為。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高校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主線,全麵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廣大青年學生深入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大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麵發展。

第四,學風與紀律教育。對於大學生而言,學風是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態度和行為傾向,具體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上。學風對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為了加強學風建設,各高校從加強紀律教育入手,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並結合本校的實際,製定出台了如“大學生守則”、“大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大學考場紀律”等一係列的製度規定,有效地保證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端正了學習風氣。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所麵臨的各種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項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呈增多趨勢,眾多誘因導致大學生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各高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加強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質,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