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軍隊的知識化並非僅等於軍官的高學曆。最終的檢驗標準,在於指揮員的綜合素質,駕馭現代裝備的能力。總之,努力實現軍隊人員的知識化,是軍隊適應新軍事變革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必然選擇。
第二,根據信息化軍隊指揮結構特征,加快武裝力量結構的一體化步伐。
根據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整合優化軍隊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重要一環。而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戰場空間將是多維一體,陸、海、空、天、電、網等各個戰場空間的聯係十分緊密,任何一支作戰力量都不可能像以往在機械化戰爭時代那樣,隻在某一個空間獨立作戰,而要能夠具備在多個戰場空間遂行多種作戰任務的能力。這就要求作戰力量的編成必須打破軍兵種界線,遵循“係統集成、合成一體”的原則,按任務需求進行諸軍兵種合成的一體化編組。目前,美軍的陸軍師、海軍聯合特遣部隊和陸戰遠征部隊都具有很強的合成一體性,還計劃組建4種高度合成的一體化部隊:由裝甲兵、炮兵、機械化步兵、導彈兵、攻擊與運輸直升機分隊組成的一體化地麵部隊;由偵察機、攻擊機、戰鬥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空天遠征部隊;由1個陸軍旅特遣隊、1個空軍戰鬥機中隊、1支海軍艦艇部隊和1個陸戰隊分隊編成的陸海空聯合特遣部隊等。俄軍目前組建的機動部隊則橫跨3個軍種和1個獨立兵種,包括陸軍的摩步師、坦克師、特種師、火箭兵師,空軍的戰鬥機、強擊機、轟炸機團,海軍的陸戰隊營和空降兵師。法軍的快速反應部隊也由5個軍兵種的不同類型師組成,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這些諸軍兵種一體化的作戰部隊,組織結構更加嚴密,作戰單元更加集成,遂行任務更加多樣,更有利於信息化裝備作戰效能的充分發揮,因而,具有很強的係統對抗能力。在戰役規模上我軍的集團軍合成度已經比較高,但在和外軍相比空軍的支持度比較低,火力投送密度和精度也差了一大截,集團軍編成內的陸航大隊還是剛剛起步,還不能完成對地火力支援任務,遠程火力支援隻能依靠超遠程火箭炮,精度與戰術導彈和巡航導彈相比差了很多。在戰術規模上,當前我軍兵種合成最高為師級,在團級及以下單位大都是單一兵種加少量的其他技術兵種,要形成合成作戰能力必須臨時加強其他技術兵種。這樣在戰時存在配合的問題,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合成的威力。這就要求在平時就組建一隻高度合成的軍隊,規模最好是在旅級。若是師級,則規模過大,合成程度比較低,若是團級則兵力太少不足以單獨完成較大戰術任務。(汗,這不是明著給他老爸和嶽父找機會升遷嗎?說團級的合成度不夠,要升級為旅。當前陸軍就這麼一個試點團,升級為旅,他老爸和嶽父就自然而然的升為旅政委和旅長了。先鄙視下他先。)
PS:點擊這麼多,推薦和收藏咋就這麼少呢。您可以先把它放入書架,如果你不喜歡可以下架,古井絕無怨言。如果你有多餘的票票,順便推薦一票,最好用票票砸死古井。
推薦+收藏=支持,你們的支持是古井碼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