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抗衰延年不一般(1 / 2)

衰老能否抗拒,“不老藥”何處尋覓

生命是一個人的專利,給生命以應有的價值和輝煌,是人類永恒追求的人生意義,也是人類永遠為之奮鬥的人生大課題。生、長、壯、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規律,誰也不能抗拒。生命是客觀存在,誰也不能選擇。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如人的一生的作為和後天的健康狀況,是可以隨人的行為而改變的。就養生而言,若想健康長壽,多活幾年、多幹點事,有可能嗎?回答是肯定的,隻要注重養生,完全可能。古今中外的百歲以上的健康老人不勝枚舉,他們的長壽經驗,足以說明這一點。人從生到死是個過程,人生就意味著經曆、體驗、感受這個過程。養生就是為走好這個過程的行為。通過養生,使自己的生命活到自然年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壽命”。相傳彭祖是我國古代的老壽星。據《神仙傳》記載:彭祖從堯舜時代一直活到周朝,活了八百多歲,可算是我國古代養生術的集大成者。在漫長的曆史長河裏,中外養生有成就者不勝枚舉。大家知道關於壽命國際上有個標準,壽命等於成熟期25歲左右的5~7倍者為長壽。這麼說,人的壽命應該是125~175歲。但大多數人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壽命,我們國家20世紀50年代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60年代是57歲,現在是67.88歲。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重視和做到養生保健。從古至今的大量事例都證實,當人來到人世的時候,都被賦予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生命進程,這種生命力又常處於更強大、更危險的環境和欲望誘惑的包圍之中,使之無時無刻不在耗損著自身的生命力,活不到應該活到的“壽命”。“長生不老”是古代帝王乃至現代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實踐證明,人不可能“長生”,但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不老”。對現代人來說,養生與人生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便是健康地活著,做到愛惜生命,享受生命。因此說,要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雖然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可以延緩的。人人注重養生,人人健康長壽,是社會發展文明的象征。

目前社會上不少人誤認為醫藥是萬能的,是的,人類的健康離不開醫藥。特別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醫藥對於及時解除人們的疾病痛苦、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一般情況下,診斷正確,治療合理,用藥得當,都可以使許多疾病得以好轉或痊愈康複。但對某些疾病,醫藥仍然無能為力。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養”,很具實際意義。同樣的疾病,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其結果卻有著明顯的差異,甚至懸殊很大,讓人難以相信。這說明,藥物治療,必須通過患者自身的調節作用,才能起到真正的治療效果。我們的先人對服藥與養生的關係有深刻地見解,所以說“人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長生。”

走出藥補誤區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將好好的衣服補上一塊補丁,但卻有人身體好好的服用補藥補補身體,似乎補藥會使身體更強壯似的。其實不然,按照中醫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虛則補之”,不虛而補,欲補反傷,反而使機體陰陽失去平衡,產生陰陽偏盛偏衰,導致疾病。一個在正常營養條件下的健康人,根本無須用補藥。隻有當機體缺乏某種物質成分,或人體氣血陰陽偏衰時,才須用藥來補一補,以補虛扶弱,強身健體。如果濫用補藥,不虛而補,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俗語說:“是藥三分毒”,用之不當,會產生不良反應的。正如我國醫籍《醫學源流論》中所說:“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講補藥和藥補的,藥補是我國傳統醫學和養生學的寶貴經驗的結晶。至今,這些文獻中的方藥仍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方藥沒錯,錯就在於人們的觀念和不合理用藥及生活方式上。曆史上,曾有許多皇帝、名人、富豪欲長生,誤服丹藥,反而促成了他們的早衰和死亡,“服藥求神仙,反被藥所誤”。現代靠服營養藥或打“補藥針”的人不少,造成的藥害事例比比皆是。就算最平常的維生素和葡萄糖,應用不當,也會產生藥害。例如,若過多地服用維生素C,會產生惡心、嘔吐,還可能形成泌尿係結石;濫用葡萄糖靜脈注射,會引起靜脈內膜炎,甚至形成血栓,造成嚴重後果;如若將激素濫用,造成的危害就更大。

有人認為,中藥無毒,用中藥進補,安全無虞。事實也並非如此,有一男子為了壯陽“促性”,自行注射鹿茸針劑,每日注射1支,15日後突發性欲亢進,陰莖異常勃起,堅硬不萎,精液自出,其痛苦難以名狀。前蘇聯曾有報道,有個人一次服用人參酊500毫升,中毒致死。我國也曾有報道:四川某鄉有一六旬老人,偶發頭痛頭暈,自以為是老年體弱,便用紅參煮雞湯飲食,食後夜晚突發不適,遂不省人事,右側上肢不能活動,下肢癱瘓,經醫院救治,確診為腦溢血,三天後死亡。他們分析原因認為:老人原患高血壓失於治療,頭痛頭暈症屬肝陽上亢型,誤食紅參乃大補元氣之品,有益氣升陽作用,食入人參雞湯,如火上澆油,使肝陽更亢,腦血管破裂,而導致中風死亡。現實生活中像這類事,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