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無間道(3 / 3)

遊家有現成的酒肉,公族們開懷暢飲起來。爽啊,國家統一以來還沒有這麼爽過。

一連三天,公族們喝得昏天黑地,二五二五。如果還有第四天的話,相信他們還會喝下去。可惜的是,他們沒有第四天了。

第三天下午,獻公的大軍圍困了聚城,士蒍親自領軍,一聲號令,大軍進城,之後也是一頓砍瓜切菜,公族們在醉夢之中追隨遊家而去。

《左傳》這樣記載這段故事:“晉士蒍使群公子盡殺遊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

當時富子在洛邑聽說群公子滅了遊氏,長歎一聲:“完了,這下都要死了。”幾天之後,果然傳來群公子被殺的消息。由此可見,如果不是先趕走了富子,要殺群公子絕不會這麼順利。

所有的公子都被殺了嗎?也不盡然。還有些沒有參加消滅遊氏的公子,在聽說群公子被殺之後倉皇而逃,逃到了虢國。此事在《史記》中有記載。

死的死,逃的逃,晉國公族接近絕跡了。

從爺爺輩到侄子輩,晉獻公把自家本家通殺四代。

無間道,這大概就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無間道了。

豆腐渣工程

晉獻公說話是算數的,現在,士蒍已經是晉國大司空,也就是國務委員兼工程建設部部長。

士蒍上任之後,立即拿到了一個大單——重建聚城。

兩年的時間,聚城重建完畢,之後改名為絳,晉獻公從翼城搬入絳,從此,絳成為晉國的首都。現在知道這個大單有多大了吧,也就可想而知士部長得了多少油水。

第一次接這麼大的單,又是首都這麼重要的地方,士蒍不敢亂來,至少在工程質量上是下了工夫的。因為工程質量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認可,在絳建成之後,士蒍又拿到兩個大單。

晉獻公在蒲為二兒子重耳建城,在屈為三兒子夷吾建城,這兩個工程都交給了士蒍。這兩個工程與首都建設相比,工程量和重要程度都差得多了,再加上已經有了豐富的工程經驗,這一回,士蒍要玩花樣了。

建城用量最大的就是石頭,由於近幾年的用量太大,石頭的采集和運輸費用都大幅上升,怎麼辦?難得倒別人,難不倒士蒍。

士蒍的辦法是:把城牆做成夾層的,兩麵是石頭,中間填爛木頭什麼的,看上去挺厚,實際上很不結實。什麼叫豆腐渣工程?就是從士蒍這裏來的。

所以,豆腐渣工程的祖師爺就是士蒍了。

士蒍這麼幹,結果被夷吾的手下發現了,夷吾很生氣,跑老爹麵前告了士蒍一狀。獻公一聽,當時就火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來人,去問問他怎麼回事。”

要是換了別人,不是立即逃命就是痛哭流涕去找獻公彙報思想,表示痛改前非了。可是,士蒍是什麼人?他是豆腐渣工程的祖師爺啊,沒有兩把刷子,敢當祖師爺?

所以,士蒍一點也不害怕,他不僅不認錯,還很嚴肅很認真地對來人說:“沒有喪事就傷心,肯定要倒黴;沒有戰患而築城,敵人就會出現。既然這樣,何必把城牆建築得那麼牢固呢?《詩經》說得好啊:以德治國,國家就會安寧;培養公子們的德智體全麵發展,比給他們城牆不是好得多嗎?信不信吧,三年之內,國內必有敵人出現。”

來人聽得直點頭,對啊,士蒍這麼做好像全是為了國家的安寧啊。

來人屁顛屁顛回去向獻公彙報了,這邊士蒍還假模假樣發個感慨:“孤裘尨(音盟)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意思就是:這麼多老板,我究竟該聽誰的?

一國三公,這個成語就是士蒍發明的。

不管怎樣,士蒍的辯解被獻公接受了。自古以來,豆腐渣工程都有一個堂而皇之的幌子。

該殺的人殺了,該建的城也建了,一句話,國內的形勢一片大好了。

國內安定了,就該解放全人類了。

獻公決定攻打虢國。為什麼要打虢國?虢國又是個什麼國家?

當初周文王的弟弟名叫虢仲,周武王滅商之後,就把叔叔封在了虢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陝縣。因為是天子的叔叔,爵位為公爵。世世代代,虢國和周王室的關係都十分緊密。後來虢國被滅,虢國公族改姓郭,就是郭姓的起源。

按理說,這樣一個國家是不可以輕易去攻打的,為什麼獻公非要打虢國?

原來,當初從曲沃桓叔到曲沃武公,有多次吞並整個晉國的機會,可惜的是,都被虢國聯合周王室給阻止了,甚至虢國還兩次興兵討伐曲沃。應該說,兩家的積怨很深。然而還有一個原因讓獻公更惱火,那就是出逃的公子們都跑到了虢國,動不動騷擾一下晉國,隨時準備殺回來。

“別介。”士蒍表示反對。一打仗,軍費開支就要增加,相應的修城的開支就要減少,蒲城和屈城都沒完工呢,要打仗怎麼也要修完城,把工程款結了才行啊。算盤是這麼個算盤,說出來當然又是另外一套說法,“主公,虢國爵位高實力強,再加上跟王室關係密切,我看咱們還是忍忍,等他們內亂起來了再下手也不遲。”

獻公想想,似乎也是這麼個理。問題是,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國際上又不找人打仗,幹什麼呀?

人無外患,必有內憂。事業順利,家庭就容易破裂。獻公沒有想到的是,後宮的一場陰謀正在向他襲來。

——————————————————————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每日更新。歡迎各地媒體轉載,轉載請聯係[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