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中國曆史上的英雄們都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到人間,譬如老媽夢見神人前來一夜情,或者被雷打了一下,然後生出個兒子來。
但是,這個英雄截然相反。
幽王被殺那一年,鄭武公與申侯的小女兒訂婚,不過那時申侯的小女兒還小,直到鄭武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61年,鄭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兒做老婆,史書中稱她為武薑,因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薑。四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一個孩子。
武薑是一個很強壯的女人,據說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頭野豬。懷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薑也不在意。那一天,武薑沉沉睡去,正在做夢打狼,就聽見有小孩的哭聲,開始還以為是夢裏,後來哭聲越來越大,這才睜開眼,發現孩子已經生出來了,還是個男孩。
因為是做夢醒來時生的,所以叫做寤生,寤就是睡醒的意思。後世也有說法:寤生就是逆生,也就是腳先出來。
按著申國的說法,寤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武薑一點也沒有生完孩子之後應該有的興奮,她很不高興,索性就給孩子取個名字叫寤生。那時候武公在東周當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顧不過來了,兒子叫什麼也無所謂。
三年之後,武薑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宮裏呆的時間長了,身體不如從前,總之,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來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勁了,有感覺了。小兒子的名字叫段。
武薑不喜歡大兒子,喜歡小兒子。基本上,小兒子是親兒子,大兒子好像是隔壁老張的孩子。這麼說吧,武薑對大兒子也就比後媽稍微好一點,動不動就罵,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後來武公死了,臨死之前,武薑說:“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們讓段接班吧?”
“不行,嫡長子接班是老祖宗立的規矩,壞了什麼也不能壞了規矩。”武公一口否決,之後沒多久,武公鞠躬盡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歲,段十歲。
借著武公的死,普及一下知識。
在周朝,周王死叫做崩,諸侯死叫做薨,大夫死叫做卒,士死叫做不祿,平頭百姓死才叫做死。
所以,應該說武公薨了。
換了在今天,國家領導人是崩,省部級官員是薨,縣市級官員是卒,一般公務員是不祿,不祿是什麼意思?就是領不到工資了。平頭百姓沒得選擇,隻能是死了。
——忍
鄭莊公,十三歲。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虛歲說法,十四歲。共叔段,十歲,因為武公把共城給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們兄弟兩個都是娘的孩子,你繼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盤好幾百裏,可是你弟弟段就隻有共城那麼屁大個地方,放個屁全城人都能聞到。你忍心嗎?啊?”鄭莊公繼位沒幾天,薑太後就來找他興師問罪,武薑現在是太後了。
從小到大,武薑都以“喪門星”和“笨蛋”來稱呼寤生,如今寤生做了國君,不好再那麼稱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說的是。你說吧,把哪裏給弟弟?”莊公恭恭敬敬,娘說什麼就是什麼。
“那就把製邑給你弟弟吧。”薑太後見莊公不敢違抗自己,於是獅子大開口起來。
原來,鄭國國都在滎陽,除了滎陽,就是製邑最為險要。製邑是哪裏?說起來鼎鼎大名,就是後來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地方。
“娘,不是兒舍不得製邑,爹死前曾經說過,製邑是國家的要衝,不能分封給任何人。除了製邑,別的地方都行。”莊公說的也是實話,武公死前說的話薑太後也聽到了。
“那,那就京城吧。”薑太後這一次開的口也不比獅子小。在鄭國,京城是一座可以與滎陽媲美的大城,城大牆厚,而且十分繁華。除了險要不及製邑,其餘都比製邑要強。這麼比方吧,如果滎陽是北京,京城就是上海。
莊公沒有說話,其實跟製邑相比,他更舍不得京城。
“怎麼?不願意?那就把你弟弟趕到姥姥家去算了,哼。”薑太後咄咄逼人。
“娘要給的,兒子怎麼舍不得?況且是給自己的弟弟。”莊公說,雖然不願意,他還是不想讓母親生氣。
第二天,莊公召集群臣,宣布將京城封給弟弟叔段。
“主公不可,京城之大,絲毫不比滎陽小,怎麼可以分封出去?”上卿祭(音債)足當即出來阻止,武公死前,特地將他任命為上卿,輔佐莊公。
上卿是什麼?諸侯國的總理。
“太後讓封的。”莊公說。
“可是,這樣縱容下去,遲早要出事。”祭足說得明白,就差把“謀反”二字說出來。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中這樣記載。名人名言啊,出自十三歲的孩子,難道這不是神童?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幹壞事幹太多了必然自取滅亡,老兄您就等著看結果吧”。
從那之後,共叔段就不叫共叔段了,人稱京城大叔段了。
莊公不知道母親不喜歡自己?當然知道;莊公不知道京城不該給叔段?當然知道。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不能衝動,要忍。
十三歲的孩子,知道了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每日更新。歡迎各地媒體轉載,轉載請聯係[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