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平王隻能等到七個月後把周幽王埋了,才能搬家上路。
為什麼秦朝以前的墓地都相對簡單?因為沒多少時間建造。後來到了秦朝以後,皇帝一上任就開始建墳墓,把墳墓建得比後宮還宏大,勞民傷財。
說起來,還是周朝的規矩比較好。
順便說說,周幽王之所以被追諡為幽王,是因為他死於非命。
春秋大幕從此拉開,中國曆史上最精彩的大戲開始上演了。
——精彩春秋
三個人——情癡周幽王、聰明的蠢貨虢石父和缺心眼的莽夫申侯,合作導演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兩大蠢事——“烽火戲諸侯”和“引狼入室”,從而葬送了西周,從根本上動搖了周朝江山的根基。
當西周因為兩大蠢事而結束之後,充滿智慧、才華,氣壯山河的春秋戰國揭開了序幕。看上去,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曆史往往就在不可思議中前行。不可思議並不是沒有道理,在開始春秋的故事之前,我們來看看這其中的必然合理性。
周朝的衰落導致了周禮的敗壞,更重要的是導致了諸侯對中央政府的藐視。在中央強權時代,諸侯國的思維和行為是受到嚴格控製的,甚至他們是非常自覺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條條框框來要求自己的,這就抹殺了個性,抹殺了因地製宜,抹殺了想象力和進取心,社會就會停滯。
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後,地方諸侯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陰謀家應運而生,各種禁錮被漸次打爛,改革了,開放了,搞活了。從經濟到政治,從物質到精神,春秋時期無疑是一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
在中央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社會秩序之後,舊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於是戰爭開始了。你來我往,分分合合,整個春秋就是一部戰爭史。
後人說:春秋無義戰。問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古今中外,戰爭都是為了利益,殺人遊戲與“義”字原本就沒有任何關聯,什麼戰爭是義戰?從來沒有過,從前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有戰爭,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須發展。
這是一個英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下麵,我們來看看春秋第一個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鄭莊公。關於鄭莊公,曆史上的評價並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跡,我們會對他會有新的認識的。
——深謀遠慮者
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的國家,或者說,是深謀遠慮的國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聰明,吃苦耐勞。宣王時代,姬友擔任司徒,也就是國土資源部部長,掌管國家土地,地位僅次於三公六卿。
宣王將姬友封在鄭,伯爵。那時的鄭不在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而在陝西,緊挨著西戎,地盤不大。
到了幽王時代,西戎逐漸強大,幽王又不務正業,情況有些危險。盡管是高幹,姬友還是很擔心,因為他看到周朝必將走向衰落。這個時候,他知道要為自己找尋退路了。什麼是英雄?知進退,識榮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陽父,周朝最聰明的人。幾杯小酒落肚,話進正題。
“國家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國語》裏這樣記載,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國家亂套了,我怕連累自己,到哪裏再去弄塊地兒才能保住命啊?”
多麼直截了當,多麼聰明。實在救不了國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盤都已經分得差不多了,怎麼辦?這就是為什麼姬友要請教伯陽父了。
“兄弟,既然你問起來,我就告訴你吧。”伯陽父也早就看出來這個國家要完蛋,也看出來姬友不是個尋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傳授經驗。
伯陽父全麵地分析國際形勢,簡潔地說,西麵有西戎鬼子,來去如風的,很難纏;南麵是南蠻楚國,幹不過;北麵是晉國,那不僅幹不過,而且爵位高輩分高惹不起;東麵呢,齊國魯國都是大國,也惹不起。隻有中部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東虢,一個叫鄶,兩個國家爵位低,一個是子爵,一個是男爵,兩個國家的君主又都很黃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歡他們。我看,想辦法在那一帶弄塊地,然後找機會辦了他們,不就成了大國?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辦。首先用重金賄賂東虢、鄶兩國國君,然後以國土資源部的名義要求他們貢獻一點土地出來。果然,兩個國家一來收了好處,二來也想巴結中央高級領導,於是各自獻出十座城來。這一邊姬友告訴幽王自己弄了一塊地,想把國家搬走。幽王落得做個順水人情,當即批準。於是,鄭國國民整個搬到了今天的河南滎陽。
鄭國就是這麼來的,姬友就是鄭桓公,也是鄭姓、段姓、遊姓、濮陽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鄭國的事情,他個人卻沒有躲過預言中的災難。後來姬友戰死,兒子掘突繼位為鄭武公,果然滅了東虢、鄶兩國,鄭國成了大國,一切都在伯陽父當初意料之中。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個男主角就要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