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兩型社會” 建設的功能化示範區建設模式(下)(2 / 3)

二是在全市率先搭建示範區建設融資平台。2009年,為推動株洲天易示範區城市資源的開發和建設,該區率先成立了湖南天易示範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天易示範區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金融類公司及金融市場股權投資與經營、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股權投資與經營,是天易示範區城市建設、融資、管理和服務的重要平台。該公司自2009年以來已實現融資2.6億元,為“兩型社會”重大項目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日,繼北汽控股進區後,天易示範區又成功引進六大汽車產業項目,引進資金近18億元。其中,東莞高遠電池項目主要致力於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占地40畝,總投資8000萬元,年產值預計達到兩億元;中都物流項目致力於打造汽車與鋼鐵的聯合物流平台,占地300畝,總投資約為5億元;北汽遠東公司株洲項目致力於生產汽車傳動軸產品,主要為北汽乘用車基地、北汽福田長沙工廠、株洲基地周邊主機廠等客戶進行配套服務,項目占地80畝,總投資1億元,預計銷售收入2.5億元;北汽興華株洲項目致力於生產汽車板簧產品,主要為北汽項目及南方主機廠客戶進行配套服務,項目占地100畝,總投資8000萬元,預計銷售收入兩億元;北京亞太株洲項目致力於生產汽車車橋、製動器等產品,占地100畝,總投資1.5億元,預計銷售收入兩億元;啟迪控股將與天易示範區共建科技園區。六大項目的成功引進,對該區建立汽車及零配件產業基地,打造千億汽車產業集群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在全市率先開展土地“征轉分離”試點工作。在馬家河鎮高塘村率先啟動“征轉分離”試點工作,並在全市率先落實市、區兩級政府以人為本的“先安置後拆遷”惠民政策,實現了“村組變社區、農民變市民、村民變股民、集體轉國有”等四個轉變,為株洲市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模式。新高塘安置小區成為全市第一個以村委會為建設單位承建失地農民安置小區的行政村。2009年以來,該區實施的土地“征轉分離”試點工作共涉及8個村民小組,成功征轉集體土地約3000餘畝。

四是在全市率先創新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辦法。在執行貨幣安置政策的同時,該區還在全市率先啟動了安置房建設,創新了失地農民生活安置模式。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管理工作若幹意見》等9個政策性文件,對安置房建設的模式、規劃、設計、質量、價格、銷售、管理等進行了規範,失地農民統一按政策指標購房。自安置房建設啟動以來,該區累計投入資金12億餘元,在建或建成安置房1.1萬餘套,有效解決了被征地農民的生活安置問題。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製度,出台了《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辦事處、嵩山辦事處(原園藝場)征地補償安置及被征地人員就業培訓和基本生活保障實施辦法》、《株洲市天元區泰山、嵩山辦事處(原園藝場)被征地人員醫療保險細則》等政策文件,在征地農民的養老、醫療、生活補助等製度設計方麵進行了大膽突破,係統地解決了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2009年,共有5800名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1813名失地農民參加醫療保險,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穩步提高。

五是在全市率先啟動村級綜合配套改革。按照“撤村建居、政居分設”的要求啟動村級綜合配套改革,重點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村級組織架構改革、社會保障同城化改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等。逐步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本人願意的,可轉為城市居民;撤銷原有的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分別成立相應的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同時在社區設立社區政務服務中心;逐步建立城鄉居民政策製度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平台統一的城鄉統籌社會保障;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計生等服務向農村輻射,推進了城鄉統籌發展進程。

株洲天易示範區將高擎“兩型”大旗,推進傳統優勢產業“兩型”化改造、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汽車及零配件、新能源、節能環保等6大產業基地。打造以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市政、綠色空間為主體的綠色新城。2010年,株洲天易示範區力爭實現GDP120億元;到2015年,示範區財政收入要達55億元;到2020年,示範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大於95%。仔細琢磨一個個數字,新城的發展軌跡、未來模樣如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清晰呈現:可以想象未來10年,“天易”將緊抓發展良機,持之以恒搞改革、興產業、行建設、促發展,竭盡全力“打造示範區,建設新株洲”。

2、湘潭天易示範區定位為“創新服務基地”

湘潭縣天易示範區,是湖南省“兩型”建設五大示範區中唯一一個由縣級承建的園區。湘潭縣表示,要以“千億園區”為目標,將天易示範區建成“兩型產業”的集聚區、科技創新的先導區、城鄉統籌的示範區。天易示範區將構建“三縱四橫五泊位”的綜合交通體係。“三縱”即湘潭市五大橋湘潭縣連接線、海棠路、湘蓮大道(下攝司大橋湘潭縣延長線),實現北向與湘潭市對接。“四橫”即濱江風光帶、天易路、武廣高速通道、107國道連接線,實現東向與株洲對接。“五泊位”即建設易俗河港區5個千噸級泊位。

2009年6月8日,依托易俗河經濟開發區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湘潭天易示範區正式掛牌成立,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五大示範區之一和國家實施中部崛起及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要地。其功能定位為“創新服務基地、生態工業新區”,總規劃麵積99平方公裏。

交通發達便利。湘江千噸級碼頭常年通航,京珠高速,107、320國道,京廣、浙贛及武廣高速鐵路穿境而過,“三縱四橫五泊位”交通網絡立體交織,3分鍾可進入湘潭市區,15分鍾可進入株洲市區,30分鍾可至長沙市區,40分鍾可到達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基礎設施完備。水、電、路、氣等配套完善,日供水6萬噸的自來水廠、兩座大型變電站、川氣入湘工程等充分滿足了園區企業生產生活的需求。山、水、洲、城等融為一體,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既有碧水縱橫,芳草依依,又有金霞山龍興寺之千年古刹。成熟的城市運轉係統、良好的城市承載能力、完善的服務及保障係統讓每一個居民充分體會到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

產業基礎雄厚。目前入園企業15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2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創國家馳名商標兩個、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各12個,並擁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示範基地、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各類專利技術242項,基本上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機電加工等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和以現代物流、房地產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兩大主導產業。兩大產業互補共贏,競先發展。

投資環境優越。區內地價超值,執行縣級土地基準地價,享受國家級優惠政策;市縣53項行政授權全部到位,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門式服務、一站式辦理”,國土、規劃、建設、環保等手續可在園區全程辦理。人力資源豐富,地處全國有名的教育強縣和商務部掛牌的外派勞務輸出基地,擁有總數超過11萬的科技人員和20萬以上的高級技工。此外,公證、律師、會計、金融、審計、創業服務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服務體係一應俱全。2010年7月,在眾人的關注下,湘潭天易示範區區徽及形象推廣語“五強”出爐,並全部成為入圍作品。

經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是這入圍“五強”作品中的3號區徽以及5號推廣語。它們以獨特的創意和內涵獲得了眾評委的青睞。為進一步提升天易示範區的品牌形象,提高社會認知度,彰顯示範區全國“兩型社會”建設排頭兵的獨特魅力,天易示範區管委會於2009年11月麵向社會公開征集示範區區徽(LOGO)及形象推廣語。征集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曆時9個多月,湘潭天易示範區管委會共收到區徽作品近千件,形象推廣語萬餘條。參賽者中有獲獎多次的專業廣告設計者,也有普通熱心群眾;有來自高校的專家教授,也有在校的大、中學生;有來自城市的廣大居民,也有來自農村的普通民眾……作品均緊緊圍繞“創業”、“發展”、“兩型”、“示範”、“生態”等主題,構思新穎,設計巧妙,彰顯了示範區的獨特魅力。獲獎的3號區徽以天易首寫字線“TY”為主要設計元素,其中“T”勾畫作騰飛的翅膀,表達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拓美好未來的精神,彰顯天易示範區“創業、發展、兩型、示範、生態”的主題。線條同時有機地變化為“鳳凰、彩帶”等,體現了天易示範區輝煌的發展曆史及未來發展的蓬勃朝氣,寓意天易示範區不斷發展循環經濟、創新技術、繼往開來、啟導潮流、追求卓越、打造一流。獲獎的5號推廣語“融商融智融天下,新風新韻新天易”,則以精練的語言,突出主題,準確把握並鮮明反映了天易示範區的特點特色與品牌形象。

示範區緊緊圍繞起好步、開好局這一中心工作,突出重點,創新舉措,率先發力,率先突破,全麵推進各項工作。天易大道,長5.3公裏,設計路寬100~120米,總投資達5億元,已於2009年9月26日全麵啟動了建設。同時,投資6.3億元的濱江風光帶和投資6億元的武廣大道建設正進行緊張的前期準備階段,力爭開工建設,5個千噸級泊位正著手規劃,示範區“三縱四橫五泊位”的立體交通網絡即將形成。220千伏潭南變電站、示範區創業服務中心等配套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工業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總投資10億元、預計年產值100億元、年創利稅10億元以上的天易江麓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4億元、年產值可達2.5億元、年創利稅3000萬元以上的瑞泰科技項目,擬投資1億元、預計年產值3億元、年創利稅3500萬元以上的樂為機車等項目於2009年9月26日全麵開工建設。此外,由中國民用飛機開發公司投資10億元、年產值200億元、年創利稅30億元以上的航空科技園水上飛機項目,由湖南金龍國際集團投資2.35億元、年產值20億元、年創利稅3億元以上的銅材精深加工項目和由台灣健鼎科技公司投資4億美元的印刷電路板生產基地項目也有望在近期簽約,示範區到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