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1章(2 / 2)

換好衣裳的太子前往懿坤宮迎奉父皇,隆興帝與皇後看著身著玄色十二章紋袞服,已經初步流露出帝王威儀的太子,都欣慰的點頭笑了,看到兒子長大成人承繼祖業,帝後二人真是既歡喜又心酸,這一路走過來,真的不容易啊!

“好,好!”隆興帝連說兩個好,上前向太子伸出手,太子舉雙手托著隆興帝的手臂,扶他升輿前往金殿。皇後看著丈夫兒子緩步走遠,笑的眼睛都微微眯了起來。

文武百官以及諸方來使都已經候在午門之外,聽到靜道鞭聲響起,所有人立刻整齊化一的跪了下去,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窺禮。之前漠南與東南的兩場大捷已經讓大燕威揚四海,四夷莫不臣服。

太子扶著隆興帝,從禦道緩步前行至金絲楠木九龍寶座,隆興帝緩緩坐下,太子則侍立於一旁。文武百官行三磕九拜大禮,山呼萬歲之後,隆興帝緩聲叫起。著宗令淳親王爺宣讀正式的禪位詔書。

三辭三讓之後,太子才端端正正的跪在隆興帝麵前,由隆興帝親手為他戴上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十二旒冕冠。隆興帝細細的為兒子整理好冕旒充耳與結在頸下的纓,欣慰的笑著將兒子雙手扶了起來。

按帝序排列,太子繼位後便是大燕仁宗,隆興帝親自選了致和二字為仁宗帝號。然後起身毫不猶豫的離開了那張他已經坐了太久太久的金絲楠木九龍寶座。這張寶座從此便是仁宗致和帝的了。

仁宗率文武百官和諸方來使跪送隆興帝,隨著隆興帝的身影的漸漸走遠,大燕仁宗一朝便拉開了序幕。接下的各種儀規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場禪位大殿足足持續了整整一天。新帝仁宗回到東宮之時,已經累的徹底沒樣兒了。

太子妃率東宮所有人朝賀新君,太子強打精神揮了揮手,隻叫太子妃一人留下,其他人全都散去。太子的三個嬪妾垂頭退下,每個人心裏都不甘極了。雖然太子妃是正妃,理當留在太子,不,理當留在皇上的身邊,可是皇上連看她們幾個一眼都沒有,這讓原本心中忐忑不安的三個嬪妾越發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了。

這一夜是新君在東宮的最後一夜,明日一早,他就要搬進勤政殿,而太子妃也要搬入承乾宮,為她的冊後大典緊張忙碌起來了。

太子妃上前服侍仁宗寬了龍袍,為他按揉著酸痛難當的為肩背,仁宗甚至還小憩了兩刻鍾,這才算是緩過勁兒。握著妻子的手,仁宗緩緩說道:“我們出去走走吧,明兒就要搬家了,在這裏住了十多年,還真有些舍不得。”

太子妃雖然沒有太子住在東宮的時間長,可她一嫁給太子就成了東宮之主,東宮對於太妃來說不隻是一個居所,而是她心中最看重的家。

夫妻二人默默在東宮走了一圈,才相攜回房安置,行過登基大典,他們都不用再持齋戒,總算可以同房了。

次日大朝,仁宗首先為父皇母後上尊號,尊隆興帝為至誠懿聖威寧武德太上皇,尊皇後為孝慈聖仁莊誠壽恭皇太後。然後便大封有功之臣。一直壓著未曾封賞的軍功此時正是頒賞的最好時機。

主帥嚴信被封為衛,定雙國公,二子可襲爵,三代之內不降等世襲。正印先鋒,睿郡王莊煜加封為睿親王,世襲罔替,副印先鋒忠勇郡王季無忌加封為勇親王,在漠南立刻在守邊衛國大功的季光慎被加封為靖國公兼武德將軍,承繼老靖國公一脈,除了他們之外,其他所有立功的將軍也都按所立軍功大小各有封賞。一時之間武將一邊各個都喜氣洋洋,暢快的不得了。

文官一係看到對麵武將們的喜意,心裏便有些忐忑了。因為與武將們比起來,他們平日裏再盡忠職守,都不會立下那麼顯赫的功勞。

封賞過武將之後,仁宗便開始頒布對於文官的封賞。如今文官之首便是敏郡王莊熾。當所有的文官聽到仁宗宣布晉敏郡王為敏親王之時,大家心裏都踏實了。有敏郡王比著,他們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