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山裏(2 / 3)

這天,村那頭突然響起一陣爭執,這個在小鎮,算不上大事,幾乎天天有。隻是這場爭執聲音比較大,時間長,又來自林強家方向,所以便引來了不少村民的圍觀,議論聲此起彼伏。

“你們有錢不給我,好嘛,我走,再也不回來了,你們讓別人為你養老送終吧。”這是林強的聲音。

“強哦,你爸媽沒本事,這幾年收成也不好,家裏真沒積蓄。你工作丟了,我們也曉得你心情不好,再等等,我們想辦法給你借錢去……”

“不行,我要去外麵闖闖、去做生意,給我三萬塊錢。”

一邊是老人的抽泣、低語,一邊是態度堅決的林強。

“真可憐呀,這麼多年來,兩個老人也沒人管。都年過花甲了,還要幹農活,起早貪黑的,真難呐。”

“就這幾畝薄田,能有什麼收入?三萬塊呀,去哪兒找……”

議論聲時高時低,林強也不知道聽見沒有。

此事也不知道是如何收場的。反正,至此之後,就很少看見林強回家了。兩個老人依舊深居簡出,隻在農忙時看見奔忙於田間地頭,也不太敢跟村裏人打招呼,都是低頭而過。

過了些年,似乎是一個清晨,林強家方向,吵鬧聲再次響起。村民依舊慢慢圍了過來。

“現在土地流轉了,我也有責任田、責任地,為什麼不分我應得的那一份流轉費?”自然,“闖蕩”回來的林強又開始了申訴。

“娃哦,我們本來是給你留著的,可是你爸這幾年身體不好,常常打針吃藥的,花費大,我沒法,就扯用了。明年吧,明年的土地流轉費,我們都給你,行不?孩子?”

“哼哼!這麼多年,就我什麼也沒得……”

村民依舊議論著,隻是這次,議論的人群中,多了麵對林強的幾分鄙夷。農村人老實、大度、豁達,如果真出現鄙夷的神色,即使是少數,問題也算很嚴重了。

同樣,這場爭吵想必也是黯然收場。

上個月,我恰好在家。應該也是差不多午夜,被一陣聲音吵醒。父母說大晚上了,別出去。可是我實在睡不著,便披衣循聲而去,月影淡淡,在高一句、低一句的互懟中,小村的夜顯得有些淒涼。不同方向,也有高高矮矮的人影向同一個方向聚攏。

又是林強的聲音,“小城鎮建設,咱家的土地征撥費也有好幾萬,即使你們多分點,至少也要考慮我一些吧!這些年,我的田地都是你們種,收成我從來不管,現在土地沒了,總不成我什麼都沒了吧。”

“強,征撥款的事,我和你爸商量過了,我們也不用,留給孫兒華華。我們老了,沒幾年活頭,就是放心不下華華,他現在讀高中,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不行。這段時間我要裝修市裏的房子,正缺資金,你們的那一份我可以不要,但是我該得的,你們要給我……”

屋內是沉默的寨老,屋外是沉默的鄉鄰。良久,一個寨老緩緩起身,語重心長地說到,“老林呐,怕要讓你失望了,你家的事,我們恐怕解決不了……很多事,沒指望了。實在不行,把房子處理了,搬到村養老院住吧。哎……”

國稅花開

還是金光閃動時的無上榮耀,才讓心遊離小城永恒不變的夢想。

於是,在炊煙四起的崎嶇山道,在車水馬龍的喧騰街巷,熟識的身影,沐浴江南清沁的縷縷陽光。那奔忙的步履,交融新區的大街小巷。真的,與改革開放的春風和唱,你們美豔絕倫、風采異常!

塵封的東方之門,在不尋常的野地開啟烈焰火紅的焦灼。

於是,風雨飄搖的巨輪,在曆經重重艱險之後,終於可以揚帆遠征、乘風破浪!終於可以駛出山水長卷裏的無限激昂!

無數個狂躁的日子之後是漫胸的寂寥,而微燈下耕耘、勞作的影子,卻在不經意中刀刻曆史的滄桑!是電腦鍵盤“嘀嗒”的輕響,編織了國稅幹部生活的樂章。流淌的汗滴、血淚繪製的藍圖,本身就是我們稅官的精神塑像!此刻,國稅花兒在午夜輕輕綻放,飄舞的影子讓一個城市起航!

是什麼支撐著您一直風雨兼程、從未停息?是什麼讓您曆經苦難、挫折和無奈依然能夠笑對人生?站在城市風涼雨濡的樓台,看盡水陸長龍通向遠方,夜幕闌珊,燈火輝煌,這靜溢的山城美景,分明是稅官們額上揮飛的汗香!哦,我似乎懂了!懂了!懂了很多!是日夜的辛勤耕耘,換來了金秋時節的果實滿筐!是暗夜的孤寂煎熬,換來了晴空下的漫天霞光!

麵對一片火熱的土地!麵對新區重點工程的聲聲炸響,國稅花開的聲音別樣悠長!我想,我一直在想,有國稅人剛強的脊梁,就一定會有城市的高樓萬丈,就一定會有火紅旭日噴薄東方!

山野行

友人垚子比我小一輪,印象中,他一向十分努力。參加工作不到十年,從一個偏遠鄉鎮政府職員,左衝右突,七考八試,終至在州委某科室穩坐。其機遇之佳、個人之聰慧,較之本人,實是天壤之別。垚子愛好文學,閑暇之餘,常與我探討,省內媒體,也散見佳作。自感在他那個年齡,我似有不及。至少,在我看來,他算是一個舍得付出並有相當理想抱負的人,相比時下不少年輕人得過且過的表現,我有時也困惑,是什麼原因促使他立誌要行走文學路、要“出鄉關”、“辭桑梓”?

某日,接到其父離世,將在老家祭奠,望好友們前去幫忙雲雲的短信,這是大事,我遂與其他好友相約而去。

關於他的老家,平時在閑聊時,實際上在心裏早已鎖定了方向,並粗略懷思了幾條路線、勾勒了小村的圖景。但是,為穩妥起見,我還是在網上查看了一下,電子地圖顯示,從義龍新區東峰林大道一側有小路蜿蜒至鄭屯鎮坡崗村,再從坡崗村蜿蜒至岩峰村,這即是友人的老家。目測了一下,想來也就幾公裏,到時候再找沿途老鄉問問,該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