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態是具備一切能力的基礎(2)
2.做夢——理想中的工作和現實差距很大¥¥¥¥
小時候我們都在老師的要求下寫過 “長大了要做……”這類的作文,你是否記得當時歪歪扭扭在本子上寫下的是什麼?科學家、工程師、老板、老師?還是隨心所欲天天打電玩、做小公主、當大明星?
後來,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受了很多的誘惑,腦子亂亂的想過很多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經曆是“小時候夢想當個科學家,大點了夢想環遊世界,再大點夢想能去國外玩一趟就行,再再大一點,夢想有個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其實這隻是夢想,隻是將“夢”停留在“想”的階段,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得越來越現實。
我們受到的誘惑太多了,想要的東西太多,是以從不缺夢想,缺的是做夢。
什麼是做夢呢?“做……夢”當然不是晚上躺在床上發夢,而是真真切切通過努力將夢想變成現實。這就像小夥子愛對姑娘說的“愛到了某種階段一定要做一下感情才能升華”,夢也是這樣,你不做一下,不試著將它變成現實,就永遠嚐不到那種美好的滋味,永遠沒有方向感,處於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地位。
誌偉現在是個軟件設計師,整天在計算機前麵累死累活的編程,年紀輕輕就有地中海的跡象,隨時麵臨過勞死的威脅。很囧的是,他最喜歡的藝人是九孔,曾經的夢想是做諧星,立誌要在綜藝節目裏模仿所有一線明星的出糗瞬間,有脫光衣服對著鏡子學蠟筆小新的癖好。在無休止的工作壓迫下,他認命了,現在的同事透過他的眼鏡片完全察覺不出私底下原來他有那麼遠大的誌向和那麼猥瑣的嗜好。同學會時,總有人拿他跟九孔開玩笑,他隻能無奈地說:“夢想就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雖然做的不是理想中的工作,但時間久了就懶得去想那些永遠也不會實現的事情了,是以我的夢隻停留在想的階段,至於做,還是免了吧。”
宗瀚更衰,從小喜歡汽車,大學費盡力氣才考取機械專業,結果光顧著風花雪月,別說找到工作了,差點連業都畢不了。剛一畢業工作還沒著落,談了三年的女朋友劈腿,人生頓時陷入迷茫之中。索性破罐子破摔,不顧家人的反對去一家汽修店裏做了學徒。剛開始特淒慘,沒錢租房,硬是在汽車後備箱裏睡了三個月。半年之後,跟人合夥開汽車改裝店,一年過去了沒掙到幾個錢,還欠下一屁股債。可也不見他多苦悶,多頹廢,反而信心十足,精神飽滿。兩年過去,債還的差不多,在業內有了點小名氣,第三年終於開始盈利。他不知道未來的路上還有什麼在等著,隻是認為反正生活就是在海上漂,抱著塊自己喜歡的木板漂,總比上條賊船好。
這兩位都是過來人,一個有夢想,但沒勇氣把夢做成現實,一個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選擇抓住夢想,為之奮鬥。那麼現在還在校園裏混日子的各位大學生呢,你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夢想嗎?哪怕是個天馬行空,會被人嘲笑,被家人反對,沒有錢途的夢想,你有做過它嗎?
大家都知道“不做就是沒有可能,做了至少還有那麼一絲可能”,愛拚才會贏,但……又有多少人敢於去搏一把呢?
在“社會新鮮人是否會依個人就讀專業來找工作”的調查中可以發現,除了理工科背景的新鮮人有一半肯定表示會找與所就讀專業相關的工作外,總體來看,高達60.7%的社會新鮮人想都沒想過自己的夢是什麼,更別說頂著壓力去“做夢”了。這太可怕了,國家一多半的年輕人都在漫無目的或者盲目的討生活!也許你就是其中的一份子!還好意思責怪社會的不公嗎?!
如果還在抱怨社會待自己不公,讓自己在年輕時就喪失了一個叫“做夢”的能力,那你大可以像誌偉去找份現實點的工作,卻永遠無法獲得宗瀚的快樂,也注定了永遠在心靈的最底端掙紮,永遠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甚至失去人生前進的方向。
夢不是拿來想的,是拿來做的,如果有夢,就勇敢地去做。它就像個燈塔,“做夢”就是大智若愚地朝著燈塔的方向前進。哪怕這個燈塔忽明忽現,隻要自己堅持走下去,一定能看清方向,那麼理想的工作和現實遲早會水乳交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