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態是具備一切能力的基礎(1)(1 / 1)

第1章 心態是具備一切能力的基礎(1)

對待世間萬物的各種觀念和心理活動可以通稱為心態,人的心態受外界影響,又決定我們的各種行為。事情首先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好的心態可以讓自己朝氣蓬勃,所向無敵,反之,則會迷失人生的方向,悲觀、消極。有了好的心態,我們才能積極對待各種事情,這是具備一切能力的基礎。現實總是不能如人所願,沒有好的心態,即使自己掌握了各種謀生的技能,也隻是得意一時,不能保證英明一世。

那麼在校時的自己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心態?先來認識一下這些遇到“心態問題”的社會新鮮人,從職場角度來看看各位大學生的心態需要做怎樣的準備和調整。各位同學在未來,可是很有可能會走上和他們相似道路的,那麼就提前準備好調整心態的能力吧!

1.愛上你不感興趣的學科——這份工作我不喜歡

大多數人僅僅將工作當作是養家糊口的門路,因此,為了生存,有人很不幸的從事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不管是工作內容、公司同事、工作環境還是其它方麵,踏出校門之後的這份工作怎麼看都不合自己胃口。

誌豪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人,找工作時害怕拖太久工作越來越難找,就草草簽了一家化妝品銷售公司做推銷員,雖然覺得自己作為一個男人賣化妝品好像不大合適,但心想既然公司肯要他,自己隻要有錢賺就行了。上崗培訓還算順利,但一開始工作後便出現問題了,誌豪十分厭惡跟那些沒完沒了的中年歐巴桑打交道,而且除非變成娘娘腔,不然很難把東西賣出去。原來當初的如意算盤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好打。

愛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愛能讓人排除萬難,愛能使人麵對困境時仍精神奕奕。工作也不例外。可能自己的工作目的僅僅隻是掙錢、滿足自己對生活的要求或者某種認同感和成就感,覺得沒有必要熱愛這份工作。但事與願違的是,越討厭這份工作就會越做不好這份工作,到最後不但會對工作感到厭煩,還會因此影響到自己的收入。是以沒辦法,職場人士不得不愛自己的工作。

誌豪當初按照父母的意願,讀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大學裏有很多這樣的學生。在誌豪大學聯考的時候,金融業人才非常搶手,父母說這個專業錢途好,去學吧。但其實誌豪真正喜歡的純數學,他的頭腦很好使,喜歡解決數學難題時暢快的感覺。父母之命不可違……誌豪在大學裏不得不學習經濟學常識,不得不研究股市,不得不學很多不感興趣的學科。

因為不喜歡,是以誌豪放鬆了學習要求,甚至得過且過。老師很關心地和誌豪溝通,想了解在一年的時間裏,他是為何從入校成績前三滑落到倒數第三的。誌豪辯駁說:“老師,成績不能代表一切。”老師回答他:“可這很明顯,你浪費了你的天賦。”於是,正好宅到無聊的誌豪抱著不浪費腦細胞的決心,試著去接受這個現實,認真的坐在講堂裏聽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就像國小、國中明明不喜歡讀英文,還必須得好好學那樣。考大學時,英文沒有拖誌豪的後腿,現在不喜歡上的學科也不能拖了後腿。因為誌豪已經明白,除非自己轉係,否則,沒有選擇的餘地。

久而久之,誌豪發現,作為很重要的學科,不管自己如何排斥,它都有閃光點,於是,通過學習,自己漸漸掌握了這些閃光點。這是一個強迫自己愛上不感興趣學科的過程,誌豪說:“那時已經沒有家長的逼迫了,但必須讓自己去‘愛’,就像在工作中,就算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也必須要做。不喜歡隻會讓自己陷入萎靡狀態、沒有方向、沒有幹勁。”

現在誌豪又再次麵臨這樣的難題,服完兵役回來後,沒能進金融業,反而成了化妝品推銷員。適應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漸漸調整心態,把那些總是挑三揀四的阿麼當成自己的媽媽看待,耐心給她們推薦合適的產品。可能因為年輕小夥子比較討師奶喜歡,熟客漸漸多起來之後,還會有人幫他介紹顧客,久而久之銷售額竟超過了女性前輩。再加上本身是學金融的,對公司管理也有點心得,一年之後,順理成章升職為主管。

不喜歡做這,不喜歡做那,覺得這個不合適自己,又覺得那個不稱心如意,這樣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殊不知在自己猶豫的過程中錯過了太多能夠把握住的機會。這種“愛上原本不喜歡事物”的能力是大學時代首要掌握的心理能力,它會在各位同學心中形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去麵對工作的艱難困苦,隻有“愛”能讓自己具備這種能量,不是金錢的誘惑,更不會是利益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