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外孫女謝玲(45歲),當她提起爺爺時,也變得有些激動,她說:“爺爺去世時我才7歲多,因為是第一次經曆家裏有親人離開,所以當時我還是感覺心靈很受震動。有一次,爺爺專門把我帶到他店裏,讓我吃‘麻婆豆腐’(當時菜名被改成了‘麻辣豆腐’),我至今都記得那一次吃飯時的情景。爺爺讓我進到廚房後,是把飯菜放到一個大菜板上麵的,於是,我便在那個菜板前吃下了我這一生中的第一份陳麻婆豆腐。爺爺身體不好,但他有時也會帶我去他的一些老朋友家裏玩。有一次,他帶著我步行去他以前的同事高爺爺家。路上,他走一陣就會讓我停下來等他歇息一會兒,而那時我還不懂什麼叫心髒病。當我們走到高爺爺家的院門口時,他便感覺累得不行,於是就在門外石階上先坐下來休息,等到心髒緩和過來後,才起身進去見主人。
“爺爺平時喜歡抽葉子煙,是那種要用雙手扯煙葉來卷裹成柱狀的老旱煙。他身邊隨時都帶著一根長煙杆,累了歇下來後,想抽就拿出來銜在嘴裏,然後把卷好的葉子煙插入煙鬥裏點燃……我到現在,都好像能聞到爺爺身上那一股葉子煙的味道。我記憶中的爺爺,好像都是這樣一些瑣碎的片斷……媽媽以前愛跟我講,爺爺在世時對人很仗義,雖然我對此說不出有什麼印象,但是爺爺在我心目中那就是一個仁愛的神,我長大後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了什麼,我都相信他的在天之靈會下凡來默默地保護我,最終會助我渡過難關……反正我心裏經常都會生出這樣一種感覺。”
四、采訪中我所了解到的幾個相關問題
第一,薛祥順在1972年初正式退休後,沒兩年便因病情加重而悄然離世,時間是在1974年的3月8日深夜。幾天後,薛祥順的追悼會在西玉龍街的陳麻婆豆腐(“文革”期間改名為“文勝豆腐”)店堂內,形式簡樸地舉行,當時前往吊唁的除家屬以外,都是薛師傅生前的同事和徒弟。遺體先是下葬於西郊九裏堤的一個親戚家私人墓地,直到1990年時,因為那一片土地要被征用來建西南交大新校址,這才把遺骨遷至北郊的鳳凰山公墓。
第二,薛祥順的妻子名叫周雲卿,1996年去世。他們夫妻育有兩女一子,兒子薛金城生前在青川縣的一家軍工企業任職。1991年時,也是因心髒病發作而身故。在薛祥順的後人當中,可惜沒有一個人繼承父業,也不知這是什麼原因。
第三,薛祥順的家曾經幾次搬遷,但都距離幾次易址的“陳麻婆豆腐店”不遠。1944年以前,他和家人住在萬福橋附近的金花街,而後搬至梓潼街15號。1964年時,因為那條街上要修建“西南局”幹部宿舍,所以薛家又被遷到了方正東街22號附1號。另外,陳麻婆豆腐店的最後一次易址,經證實是在1960年,當時是從簸箕街搬至西玉龍街。
第四,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薛明華和朱明林分別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當時還給我一一介紹了照片中的親人。當薛明華拿出父親生前用過的工作證和退休證,以及他每個月領工資(退休金)時都會用到的私章給我看時,我心裏也跟她一樣有些傷感。
在薛祥順生前工作證和退休證的內頁,我讀到了以下信息:
第一,發證單位為成都市飲食公司革委會;
第二,工作單位為市飲司紅旗商店(注:那時的“陳麻婆豆腐”屬於該中心店管轄);
第三,工作職務為廚師,級別為五級(此級別並非“文革”後專門製定的廚師序列,而是以前不分工種的“八級工資製”當中的五級,這在那時算是中上水平);
第四,每月應領工資為61.35元,退休後的退休金依規定按70%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