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山鄉(2 / 2)

小河上沒有橋,車必須涉水而過。我從車窗探出頭去,看見卡車輪子深陷在河底的流沙中,開足了馬力才移動一點點距離,我們正擔心開不出去,司機卻不慌不忙換了高筒雨靴去給車輪下墊些大點的石頭。這時,河邊上居然聚了一大群花花綠綠的人,後邊還有嗩呐隊。原來是一隊迎親的隊伍要過河,看來今天還是個吉日呢。新娘走在最前端,喜氣洋洋的大紅衣裙,臉兒也紅撲撲的,顯然塗過胭脂和粉,是一種最原始的化妝,僅為了使整個麵龐紅處更紅,白處更白。這倒比那種盡量掩飾不足同時又誇大一部分美的偽飾更自然,更可愛。臉盤是古典的長圓型,五官生的俏麗,加上神情的嬌羞,越發顯得她是個美得有些媚的村姑。也許是依照當地的風俗,新娘的兩手牽著一男一女兩個著新裝的小孩子,意在兒女雙全以替婆家續香火。雖然有些落後,卻淳樸可愛。尤其是新郎背新娘過河的憨態更讓人感動。我暗想:新娘的服裝若能夠再古典一些,紅羊毛衫裙換作鑲滾過的大紅襖褲,再配上一雙軟緞繡鞋,效果則更要好得多。很快又自我嘲笑說:“真是的,他們這是實實在在的過日子,又不是演戲。”於是又想:他們的戀愛也是一種少有的可愛吧,羞答答的熱情,淳樸的真情實意,像他們趕著日影的節奏,不快不慢的日子一樣實實在在,少有虛空的猜忌和無聊。

迎親的隊伍過了河,我們的卡車也順利開了出來。往前走了不遠,祁壩到了。這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大村莊,臨水而居,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農舍全都臨河而建,河上每隔二十來米就有個小木橋。常能聽到兩岸對門的主婦隔著錚錚琮琮的水聲,一邊拉家常,一邊忙著剝大蔥或搓玉米棒子。孩子們在木橋之間嬉鬧追逐,看見陌生人,兩三個小一些的孩子便停下來驚奇地瞧看。我們走過去問路,他們便像一群小山雀嘰嘰喳喳地前邊引路,我們很快走進一家富裕的農家小院。主人熱情而好客,攀著梯子到房頂上取下一捧捧晾曬著的核桃招待我們,並且在火盆裏生了火。其實天一點也不冷,但他們的習慣是邀客人圍火而坐,以示熱情和融洽。主客對坐攀談,在熱熱鬧鬧的聊天中,完成了我們的采訪任務,還聽到許多讓我們入迷的山野趣事。直到主人家的飯桌端上了炕頭,才想到告辭。但無論如何是走不掉了,盛情難卻中吃一碗熱騰騰的蔥花臊子麵。日落西山時這才告別。返回住所時,半個月亮已從山後爬了上來,一片柔和的銀光,水一樣傾瀉在遠處的山野和近旁的房舍上。到處都是秋蟲和早啼的夜鳥的歌聲。啁啁啾啾,一派沉靜中的熱鬧。

房東大嫂看見我已在院中的大柿樹下站得久了,於是隔窗喚我:“妹子,回屋裏呀,夜裏落露水,涼得很。”我一邊慢慢進屋,一邊應道:“大嫂,讓我也是這兒的主人該有多好!”話說完了卻不禁啞然失笑:大嫂她一定笑我對山鄉景致的癡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