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衷心希望您在悉尼度過美好的時光。我們確信,我們的城市給您留下的溫馨回憶,定會吸引您故地重遊。
讀罷此歡迎詞,我倒認為是歡迎詞,更是招商廣告,自然風景是否優美,能否留下溫馨記憶,需得身體力行才能感知。在悉尼活動三天,感受如下:
十六
邦迪海灘美。該海灘麵臨太平洋東南岸,早上觀日出,太陽呈水平狀一步步冉冉上升,其倒影印在太平洋水中,似一根金色大柱直插洋底,使人產生幻覺,我想,若拍西遊記電影,孫悟空智取金箍棒一場,在此取景多好啊。說海洋無風三尺浪。非也,今天有微風徐吹,隻是在接近海灘三十公尺處,有層層波浪衝上沙灘又退下,反複如此,把沙灘淘洗得幹淨異常,鋥亮顆粒的沙不粘手不戀鞋,極目遠望,整個洋麵與南天為一體,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照張相,把我這一粟融入滄海,我陶醉了。
十七
奧林匹克公園雄。於2000年在悉尼舉行的奧林匹克賽,主會場的興建選在一垃圾填埋場。過去何樣不知,現在氣派很牛.站在主場館環顧,一條寬敞筆直的馬路橫貫東西,馬路兩邊直徑50公分的桉樹、榕樹等名貴樹枝繁葉茂,設計獨特的景觀燈與日月交輝;主場館正麵如一巨輪之首,高高翹起三十餘米高,呈劈波航行之狀。主場館前安裝有四座太陽能收集板,據介紹,自開館至今,奧林匹克公園的用電全采自太陽能,該公園方圓數平方公裏,有建築場館數十個,得多少電呀!值得佩服的是,建此公園經費多是個人資助,主場館右邊廣場上,立有高約2.5米,直徑約30公分的不鏽鋼榮譽柱300多根,每根柱上鐫刻有資助者姓名及捐助數額,構思太了不起了,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給廣場增添了特色,一舉兩得,好得很。
十八
悉尼歌劇院靚。悉尼歌劇院能成為世界新的八大奇跡之一,是包括作者和悉尼人民始料未及的。這是一座源於靈感之一時衝動的行為,丹麥設計師伍仲,從其妻早上為他切的橙子瓣中得到啟發。說歌劇院外觀象帆船是後人臆想;這主要是由個人出資興建的,始建,悉尼市政府,市民還是反對的,甚至要拆掉;這裏原是一個半拉子工程或爛尾樓,斷斷續續建了14年,因設計修改和資金缺乏而停工多次。竣工的歌劇院地麵高40餘米,外觀猶似一群風帆撐起了歌劇院的輝煌。與雄偉的海港大橋相映交輝,與周圍環境協調和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美。悉尼人民驚呆了,世界知曉了,悉尼人民自豪了,世界出名了。各國歌唱家能在悉尼歌劇院一展歌喉,是莫大的榮耀,我國宋祖英歌唱家就到此展了風采,亮了歌喉,為中國人爭了光。可惜我們未能入演出場地一睹為快,因為五個演出場,每天晝排夜演,還不能滿足來自各國藝術家的要求。我賦詩讚:
您如切開的橙瓣,目擊到便覺心甜。您象遠歸的風帆,穩停在清靜港灣。您似聖潔的少女,展示著美麗身段。您是悉尼的標誌,因為有您而自豪。您是人類的遺產,和諧放歌您獻愛。複念時,熱淚模糊了我的雙眼:
一、為什麼無心插柳柳能成蔭的事常有。伍仲先生事先隻是想營造一個唱歌場所,沒想到自己的作品會名震世界;印度泰頤陵的設計者當時隻是讓設計使國王稱心,免遭殺頭之災,沒想到會成為世界奇跡;秦始皇建萬裏長城,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沒想到會與長城齊名,流傳千古,等等,看來,辦任何事,帶有功利思想,難達目的,至今還沒有哪個一奇跡製造者事先就宣布創世界奇跡一定能成功的言論和例證。
二、為什麼成就大事多磨難。瓦特發明蒸氣機,萊克兄弟製造飛機,居裏夫人發現鈾等,在事成之前,都遭到統治者阻擋,都看過白眼,聽過嘰諷,他們沒有因此停步,堅定地走下去,成功了。
三、為什麼事成自然最可靠。如果由政府出錢,為歌唱家隨便建一個唱歌的場所,定無今年這個奇跡,也無這個傳奇故事,列入世界奇跡可能嗎。大凡任何好事,必會多磨,不掘洞開石,能獲取金礦?
其實這些為什麼的答案誰都知道,能做到這些為什麼並不是誰都能行的。
十九
臥龍崗景勾人魂。在麵臨太平洋的高崖滑翔場,我們停了一個多小時,就有8個自由滑翔者開著載有滑翔傘的車來到崖上,從他們熟練地組裝滑翔傘的動作可看出,他們是常客老手,且都是單人單車,對個人安全有絕對把握。不到二十分仲,第一個滑翔者衝離懸崖飄向了太平洋,隻見他手握傘繩,忽而向東,忽而向西,一會側飛,一會倒飛,動作優雅輕鬆,如打秋千。我說,這是玩命哩,導遊說,澳國人富有,喜歡玩命,你看玩衝浪的、玩帆舨的、隻身駕帆船環球航行的、乘熱氣球的.玩賽車的,那一項不是玩命運動,我服了。一會,在崖前洋麵上就出現了數隻翩翩起舞的彩蝶。我慢慢挪步,探頭探腦地向崖邊靠近,還有十餘米遠,我怯步了,崖頂距太平洋水近200米高,一陣目眩,趕快退了回來,不然真的會嚇掉魂。
二十
海港燈塔指路明。在臥龍崗海港建有一座高100餘米燈塔,塔下有炮台群,置古炮三尊。我大惑不解:“該國不是200多年無戰爭嗎,設炮為何”?導遊說:“二戰時美軍司令部曾撤至悉尼,此處是後勤物資補給站,數百萬噸槍炮彈藥及戰爭物資,經此通過水路、空運至前線,因此引起了日本飛機轟炸”。我明白了,不可高枕無憂呀,雖然大炮是古的,但他的無言警示是有效的。我經二位當地小朋友母親同意,抱著他們留下了紀念,我麵對太平洋,雙手合十,祈禱世界和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象這兩位小朋友一樣,在母親懷抱裏幸福平安的生活。燈塔上的燈亮了,隻見極遠處,一艘巨輪向我們駛來。
二十一
架空天橋添異景。在滑翔崖遠眺長達665米的喀考特夫架空天橋,宛如一條彩帶將太平洋水與岩石山隔開,很是壯觀,車行橋上,左邊是浩瀚無涯的太平洋,使你有目光遠大之感,右邊是近在咫尺的岩石山,又使你有目光短淺之感。實在講,比這橋長的橋我見過不少,但比這橋景絕的還沒見過。
二十二
澳洲建寺留玄機。南天寺建於悉尼市近郊的佛光山上,座南朝北(因澳大利亞位居地球南半球,太陽是自東向北運行),有大悲殿、大雄寶殿兩大建築群,有高80餘米星雲塔一座,占地500餘畝,氣勢恢宏,質量上乘,是由中華台灣人星雲大師主持興建。澳之國土,為何允許建中國廟寺,原來澳大利亞人亦挺信風水,當星雲大師訪澳談及在該國建寺之念,澳國總理欣然同意,當星雲大師選定地址征地時,澳國總理說不要錢,星雲大師說,佛家人不可取無酬之物,多少得付一點。澳總理說,付一澳元吧,於是成交,星雲大師付征地費一澳元,澳政府開收征地費收據一張,成了佳話。參觀結束,我到大雄寶殿索《人物周刊》及《佛光世紀》書二本,為示敬仰,現將星雲大師資料摘錄:
星雲大師檔案: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12歲於南京禮誌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5年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台灣。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早年主要在宜蘭弘道,1967年依托信徒支持在高雄縣大樹鄉購買土地,從此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訓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彙今,手擬規章製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裏程碑。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國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
星雲撰有《釋迦牟尼傳》、《星雲祥話》、《迷悟之間叢書》等幾十種著作,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
大師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則有數百萬之眾。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
再將對我有警誡和啟迪的禪語摘幾段:
勸君莫打三春鳥,母在巢中望子歸。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還有古德苦口婆心地勸諫我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隻是別形軀。若惱從他受,甘肥為我須。莫教問老斷,自揣應如何?
其實,大自然一花一木,都有生命,一山一水,都有生機;任意丟棄一張白紙,隨便倒掉一掬清水,都是沒有惜物惜生的慈悲。可以穿三個月的鞋子,穿了三天就丟棄了;可以用兩年的沙發,兒童任意跳躍,三個月就破壞了。父母子女都不知惜物,怎應會惜生呢?因為萬物都有生命啊!還有幼兒從小就讓他任意玩弄蜻蜓、蜘蛛、小魚、小蝦,直至死亡為止,從小就養成不知尊重生命的習慣,將來殘殺人命又何能例外呢?
大師的一筆書法舉世聞名,他談書藝體會:
每一幅字都需細心忖度才可知其妙處。“不經一翻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直饒熱得人流汗,荷花蓮蕊也芬芳”、“不著世間為蓮花,常善入於空寂行”、“花開見佛”,“無門之門”、“無住生心”、“照顧腳下”……每一字、每一語、每一聯、每一句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我的心田,又如敲鍾之槌,次次撞擊都直擊人心底,使人頓時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正如大師自己所說:“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要看我的心”。
二十三
南威爾士藝術館開眼界。藝術館是我最迷戀的地方,一下車我第一個進了藝術館,館分地上三層、地下二層,時間有限,我每層都到。先來個全麵的感性認識,再來重點觀摩。我隻在三處停了步:
一處是懸掛於大廳左側牆上一幅長約4米,寬1米的彩色畫,用料多種,有金屬的、塑料的、布料的、聚脂的、油漆的、有畫有刻有充填,總之什麼材料好用什麼,什麼顏色美用什麼。這幅畫算什麼類呢,標簽上是空白。整幅畫色彩豔麗,立體感強,變化無常,觀之很是養眼,可惜不準拍照。
一處是中國館,約100平方米,有國畫、青銅器、瓷器、木雕等,數量不少。我問講解員,這些作品怎取得,她答:多數是通過拍賣獲得,少數為個人捐贈。聽罷,我挺起了腰杆。因為數年前,我參觀法國盧浮宮中國館時,得知展品多是從中國掠奪的,一種羞侮和憤慨之氣直衝腦門,差點暈倒。不管怎獲取,看來五千年中國文化,世界是認可的,同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一處是世界頂級繪畫大師梵高的真跡,畫幅不大,約40cm×60cm,但畢竟出之大師之手,作價千萬澳元,我既驚歎大師流暢的運筆,又佩服大師超人思維的構思。我正舉起相機拍照,被管理人員製止了。盡管如此,仍覺心滿意足,好爽啊。
二十四
水族館內見珍奇。澳國四麵臨洋,其國最大的水族館確不及我國的大連和香港。但在這裏,我看到了長近5米,重有噸餘的鯊魚。看到了長近50公分,重達5公斤的螃蟹。看到了長近一米的龍蝦。看到了珍奇的鴨嘴獸,該獸嘴如鴨嘴,體如雞,毛似水獺毛,卵生又哺乳,晝伏夜出,見到不易,捕獲更難,十分珍貴。因發現其物,致使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宣布,找到了卵生動物與哺乳動物之過渡的動物。
在品嚐韓國清燉佐食時,我想起了在幾年前在東北綏遠邊城因吃一隻蝦招罪的順口溜:我吃一隻蝦,渾身起疙瘩。
一夜在撓癢,次日精神差。
莫貪口福,要顧肚服,否則又會招罪受。
二十五
下午16時就要登機回國,出關前作一下清理:丟掉了四對用過的電池,留下了不允許帶出國的水果,舍棄了怕惹來麻煩尋覓的五彩石,退掉了身上的羽絨服、棉秋褲。帶上了寫有數千字日記的十餘張卡片,背上了裝有數百幅照片的相機,入箱了收集的30餘份資料,順利出關了。
在飛機離開澳國土時,我深情地默念道:重洋隔不住,中澳友情深。
祖國如需要,我還會再臨。
在太平洋上空,我欲小解,兩空姐背靠廁所門在聊天,我伸出無名指在下頜處似孔雀探食般滑稽地指了一下廁所門,一空姐擺了擺手,沒讓。回到座位後,我猛然想到空姐一定是誤認為我要抽煙。再去,我用無名指指了一下小腹下麵,她倆相視一笑,讓開了。語言不通真麻煩,出國前,手機未作國際漫遊,行程生怕落伍,隻得步步緊跟,受製於人,滋味難受。好在時刻注意,還安然無恙。此時我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效益還不全麵,還應加上知識就是自由。活到老學到老多重要啊!
有感:
閉關鎖國囚自己,國外情況概不知。改革開放得解脫,出去看看好糾左。由表及裏剔槽粕,去偽存真把珠擇。資本主義腐不朽,垂而不死命長久。製度體製得研究,取人之長勿怕羞。我願做個傳播者,洋為中用蕩九州。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八日
攝於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於新西蘭毛利人村寨大門
於澳大利亞布裏斯班,遠景為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