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南巡日記(3 / 3)

女人不吃醋,感情不豐富;小孩不吃醋,社會不進步。

不知不覺景點遊完了,門票可是80元啦!

參觀朱熹學堂,我對古人治學精神是讚賞的:

古時賢人多隱居,潛心治學傳後人。現今賢人愛揚名,著書今讀明日扔。

聽講笑話,應轉化為自查自警,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學習古聖賢,應自省自勵,學問是個真東西,不能光靠磨嘴皮。

從武夷山景點回來,同行諸君給我一個驚喜,今日是我步入58歲生日,麵對生日蛋糕,我激動地說:

親戚是父母給我找的朋友;朋友則是我自己找的親戚。

兄弟情、同誌意、身臨其境,能不悅乎。

12月12日

6:30時所乘列車到達杭州。西湖是必去的,今天時間較充裕,諸君建議徒步繞西湖一周。以前遊西湖,隻是先定景點直達,看完便走,來去匆匆,以前在從杭州西湖到武漢東湖後,寫過一篇遊西湖的拙文。今日遊畢再發感想:

西湖確比東湖美,寺塔點綴文蘊深;古木參天自然景,神話傳說最迷人:繞湖一周景覽盡,心滿意足感受真。

17:30時宜昌籍小夥朱敏在其辦“我請你吃飯”餐館宴請諸君,我舉昭興黃酒祝福:年幼離宜來打拚,精神成就均感人。

規模特色一起上,地利人和招財神。

12月13日

8:30時,乘公汽向蘇州進發。沿途遇見:

蘇杭甲天下,並非傳世神話。東方威尼斯,港河四通八達。民宅承遺韻,飛簷閣琉璃頂。地沃種黃金,年年皆好收成。

“門列珠璣,風簾翠幕,錢塘自古繁華。”11:40時,下車逛蘇州城,總體印象:

水鄉情調濃,橋下行烏蓬。

街巷均潔整,難覓清掃人。車輛有序停,見不到交警。店鋪不占道,方便遊客行。文明素質高,外地應效儆。

烏蓬:是蘇杭一帶烏蓬船,船蓬船帆為烏青色聞名。

走馬觀花參觀太平天國宋王府、明朝宰相劉伯溫隱居地留院、東方林園建設典型拙政園、唐伯虎讀書地虎丘及《楓橋夜泊)》詩句中的楓橋和寒山寺。讀史明誌:

一、“成有勤儉敗因奢”。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從上到下,享樂風行,王者大興土木、妻妾成群,官兵燒殺奸淫,無財不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此下去,能不哀哉?

二、“功高蓋主,必遭大苦”。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打江山,功名顯赫,讓你長此下去,豈不是讓皇帝顏麵喪盡,聰明的劉伯溫告病隱退,多活了幾年,最終沒逃過明皇帝的陷害,一代名臣,抱恨而死。現今如何?

三、“風流並非騷客。”風流要有文化作底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風流人物顯然不是騷客,騷客則不分良莠,隻要性功能亢奮且不能自律者,都可成騷客。唐伯虎(唐寅)在留院三點秋香,華人皆知,是騷客嗎?我倒覺得是一種自由戀愛的浪漫。古稱江南才子的俊男,卻點名娶一身份低賤的丫環為妻,敢破門弟之對,足顯其高尚了。如此說來,你能把風流與騷客劃等號麼?

四、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的故事教育了數代人,凡事三思而行,推敲推敲總是慎重些。在楓橋邊,在寒山寺前,我高聲朗讀張繼《楓橋夜泊》的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詩中所記的景物:月、江、風、火、寺及聲音:敲鍾聲、歸巢鳥鳴都目睹耳聞了,隻不過我們不是夜泊楓橋,下船敲寺門,而是在一步三回頭地離她而去。

12月14日

8:40時到安徽省歙縣,轉車行二小時餘,到黃山風景區休整半日,為明日登黃山作準備。

12月15日

其他七君輕裝登黃山,我未去,是因為:

1995年第一次登黃山,年輕氣盛,忘了是來觀景的,把登山比賽當成了主題,重要景點我都去了,過後說不出一二三。

2004年第二次登黃山,把觀賞黃山的石、雲、鬆、路作為重點,細品慢賞,感受黃山魅力無窮。我服了“看了黃山不看山”的說法。

這次是第三次,我老矣,不敢去登山了。就留在旅館品風、想風。黃山的風確實很特別,無風徹骨寒,有風似針鑽。店主講,這種風當年十月下旬始至次年四月止。不明白為何持續這麼長時間,這是什麼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不象春風,而這期間,百木未醒,唯獨鬆樹卻發芽長新葉;“秋風掃落葉”,一掃幾個月,秋太長了吧;“沒有北風徹骨寒,怎得梅花噴鼻香。”是冬風,又不見梅花弄倩影。確實說不清是什麼類的風。到過黃山的人討厭風,太冷了。當地人說:隻有敢當二流子(流大汗、流鼻涕)的人才敢登黃山,確實不假,登山諸君歸來人人內衣冒熱氣,鼻子流清涕。都說:風景確實美,再登得猶豫。

我卻為黃山風唱讚歌正惡名。黃山風是美容師,是雕塑家,沒有這種風,就沒有奇特的黃山鬆,沒有這種風,就沒有峭峋的黃山石,沒有黃山的鬆和石,就沒有了觀賞價值,你還會千裏迢迢到黃山,不是瘋了。

疾風知勁草,磨煉意誌者,不妨學習黃山鬆,常到黃山來。18:30時乘車返回,大家談論此次南巡的感受:

此次去南巡,足涉九個省,行程五千裏,觀景七十餘。吃住均滿意,參觀了確心。有此好行程,感謝領路人。

我則認為:

道全遇難定勝強,一路順利歌聲揚。分工協作好默契,相互關護勝兄弟。

錢少也能成宏願,你推我讓不爭“吃”。

時間有限巧安排,雷厲風行抓時機。預期目標都實現,今後工作有借鑒。下次若有機會行,願當一個同路人。於海南三亞天涯海角處在福迠土樓群之振成樓留影於廬山仙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