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7日至18日,經中共西陵區委同意,在區人大、政府領導的關心下,由區人大副主任朱新泉、區人大辦公室主任劉傳林、區人大財經委主任望開偉、區財政局長朱昌林、區經貿局長向陽、區窯灣鄉人大主席團主席汪道全6同誌組成考察團。赴東北地區參觀學習,曆時12天,行程6000餘公裏。同誌們注意團隊形象,遵守出行紀律,團結互助,樂於奉獻,高高興興去,愉愉快快回,學習了先進經驗,飽覽了祖國山河,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收益匪淺。真是:
現代交通為我翅,學習旅遊自由行。白天南方穿背心,夜間冰城入夢境。昨日海疆憶國恥,今天草原任馳聘。晚餐盤腿榻榻米,午進氈包品烤羚。綏芬口岸出國境,長白天池觀風景。中俄朝界留身影,踏察新舊影視城。皇宮故宮遺腳印,華燈壯觀天安門。地產洋貨都購點,凱旋都似搬運人。苦中獲樂心歡喜,可資回味美終身。為備忘,特按行程時間順序做行記存之。
9月7日
9:00時在夷陵廣場集合登車赴三峽機場。6人會麵,相視而笑,人人手提旅行箱,肚懸小腰包,個個精神煥發,風流瀟灑,“出門象君子”。汽車一聲喇叭,宣告我們出發了。
10:40時,登上CA1824航班,12:30時到北京機場,辦理轉機手續,晚餐。20:40時乘CA1639航班,經一小時四十分飛行,達哈爾濱市太平機場,入住哈爾濱市中心天竹大酒店(火車站對麵)。
9月8日
6:00時起床,隨團參觀哈爾濱市景點。導遊介紹:哈爾濱市橫跨鬆花江兩岸,轄8個區11個縣,人口946萬(市內380萬),5.6萬平方公裏。既是一處避暑休閑的度假勝地,也是一個生態園林化的城市。鬆花江如玉帶環繞,哈爾濱市象嵌在黑天鵝頸下的珍珠。市內索菲亞大街、中央大街、果戈裏大街、俄羅斯河園和小鎮等獨特的都市文化,讓你領略異國風情,盡覽歐式建築。夏季氣候涼爽,清風習習。冬天如夢似幻,是瓊樓玉宇的冰雪世界,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五色皆隱,惟餘茫茫……。景點多多,擇其要而觀之:
1、太陽島。位於哈爾濱市西北角,占地200萬餘平方米(乘旅遊觀光車過鬆花江公路大橋,前進半小時許)。該景點似島非島,因其麵臨鬆花江,左右有小河小湖環繞映襯而得名,十餘年前還是一塊灘塗,經過精心開發,在島上建起了冰雪藝術館、雪雕藝術博覽會、極地動物館、太陽浴台、鬆鼠島、俄羅斯風情小鎮等人造景觀,使昔日的荒灘野窪變成奇花異草爭芳鬥豔,樹木修竹濃鬱茂盛的休閑去處,其真正出名還得益於歌唱家的一曲《我們來到太陽島上》,由於唱紅了大江南北,慕名而來的遊客慷慨解囊。“不看遺憾,看後啞然。”同遊諸君有同感,比起宜昌秀美山水,遜色多了。不管如何評價,別人利用了名人使島出了名,收到了可觀的效益,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2、東北虎林園。座落在鬆花江北岸,占地144萬平方米,馴養的各種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800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飼養、繁育東北虎基地。我們乘虎園觀光車,依次參觀野化訓養區、虎王區、幼虎區、成虎園、育成虎園、種虎園、獅虎園、非洲獅園,上觀虎台近距離接觸老虎,先後觀賞了約200隻東北虎、孟加拉虎、白虎、雪虎、獅虎獸、非洲獅、黑虎、白獅子、金錢豹、美洲花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真是飽眼福,足矣。關於虎的科普知識太多,不專門研究虎,沒必要花太多精力。但有一點是驗證了:虎不入林宿洞,確實不假,除少數虎關鐵籠外,數百隻虎都圈養在草不過一米的荒草地,酷暑寒冬,天當被地當床,其生存環境是讓人咂舌的。不栽樹不挖洞不是人不為,而是虎之生活習性不能為。近日央視10台《科學探密》播放東北虎林園飼養員將家犬與虎放一起飼養,居然互相認同,和睦相處,虎狗戲耍時,虎還讓狗三分呢。野性的老虎與溫順的家犬尚且能友好共存,動物們也講和諧社會不稱王。而人類卻動輒鬥毆,甚至發動戰爭互相殘殺。天上飛的除飛機外都吃,地下跑的除逮不到的不吃外都吃,說人如禽獸過輕,應是人不如禽獸。可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世界大同之艱難。
3、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說其大,是與100多年前教堂周圍房舍相比,實際高不過20米,占地近千平方米,現在看,是小教堂了。其建築精巧確實不假,整個教堂,沒用一根木料(除門、窗)甚至教堂頂部似大蒜頭的尖頂,也是用磚和大理石相扣而成,經百年不歪不倒,難得。該教堂是莫斯科紅場聖索菲亞教堂的縮小版,哈爾濱市政府十分重視保護這些具有歐陸特色的建築,將原來與之不協調的建築拆掉,興建了與之相映襯的公共娛樂和服務場所,站在教堂前照張相,說是在莫斯科紅場的留影,沒人會置疑。
4、市容街景靚麗繁華,享有盛名的索菲亞大街、中央大街、哥戈裏大街整日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白天,中國人、俄羅斯人數量難分高下,語音夾雜,服裝鬥豔,晚上霓虹燈五光十色,店鋪大開,叫賣聲聲,熱鬧非凡。下午不到5點鍾天就黑了,次日4:30鍾天大亮,(比宜昌時差一個半小時)我觀之,哈爾濱無所謂白天黑夜,是座開放之城、和諧之城,也是座名符其實的不夜城。《夜幕下的哈爾濱》已是曆史了。
22:03時,乘火車向綏芬河市進發,途徑尚誌市。我知該市名是為紀念抗日英雄趙尚誌所改,夜幕下,火車擦市而過,雖未見市貌,但趙尚誌、楊靖宇、趙一曼、楊子榮等抗日英雄的抗日事跡和形象在腦海不斷浮現,“嫂子、借你一雙巧手……”的主題歌仿佛也在耳際響起。
9月9日
4:50時,車過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紀念碑”在晨曦中顯得巍峨挺拔。我向來崇敬那些“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男士做到不易,女士更難。而8名抗日女英雄,在她們彈盡糧絕,麵對步步逼近的凶殘的日本兵時毅然轉身,向洶湧的牡丹江深處走去。日本兵驚呆了,沒人敢向她們放一槍,在8位女戰士被寒冷的江水吞沒時,在場日本兵不約而同地取下鋼盔低頭致敬。壯舉,驚天地泣鬼神。輾轉反複難入眠,口占小詩一首:
車過牡丹江,隔窗祭英烈。八女投江處,教育好課堂。人去精神在,後人永敬仿。
7:30時,火車幾聲長嘯,告訴我們已到了中俄邊城綏芬河市。但見房舍隨山勢而建錯落有致,異國感特濃,老毛子(綏芬河市民對俄羅斯人的別稱)隨處可見。我一直認為,歐洲人文明素質高,可在這裏的高鼻子卷頭發的老外並非那樣,有在鬧市高聲大叫的,也有在餐桌上大碗喝湯,大口吃肉的,饅頭屑、魚骨菜渣吐的滿桌是。不象歐洲人,也可能確實不是歐洲人,因為俄羅斯國土,有近一半是在亞洲區域內,地域差就決定素質差麼?有曲藝聯唱:“中國的倒爺震東歐”,在這裏所見,可是老毛子倒爺震中國,他們采購的中國貨大車載,小車帶裝得滿滿的,男男女女小包提大包扛,如一頭能負重的騾子,賺錢不容易啊。
綏芬河市的餐飲較任何地方便宜,豐盛的早餐讓你吃飽喝足後埋單,人平不到3元,中晚餐也算價廉物美,不欺生,不宰客,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綏芬河口岸,是我所到國門各方麵條件最好的一處。巨大的國門設計莊嚴雄偉,建築質量高。進國門,便見一塊高約2.5米的中國界碑立在鐵絲網邊,中俄邊防軍哨所近在咫尺,兩國國旗隨風招展,顯得安寧和平。作戰參謀出生的我觀地形總覺不快,俄方占據山口的製高點,而山口的公路等級高,地形開闊,哪一方突破山口便可長驅直入,是攻防必爭之地,國界的劃分不利於我國防衛,怪不得我國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到此視察呢,絕不隻是為了發展邊貿而來。
過鐵絲網,就是俄羅斯貿易會展中心,四幢歐式建築高大雄偉,占地數百畝,是口岸的風景線。進入會展中心,商鋪一家挨一家,俄羅斯商品充塞貨架,各種仿真刀槍,銀狐皮圍巾、皮大衣最多,也使人眼讒。購仿真刀槍,飛機火車禁運,皮製品好,價高嚇人,隻能看看而已。小商品中最有紀念意義的是防霧梳妝鏡和香煙。每個到這裏的人,都會主動掏腰包,回去有個禮物向親友交待。用3元人民幣可兌換10盧布俄羅斯幣,且票麵新,可見人民幣的堅挺和信譽,也使我這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9月10日
節約時間乘飛機,省用宿費睡火車,觀賞風景坐公汽,這是旅遊經驗。下一個目標是距綏芬河市300公裏的暉春市,乘公汽順長白山下的中俄邊界行進,沿途可看北方田園風光和長白山森林。自然選坐公汽了。盡管昨天參觀疲勞未消,今早又下起了淅淅小雨,正是睡覺的好時候,但時間一到大家起床穿戴漱洗速度不亞軍人,“上車像猴子嘛”。
沿途所見:“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裏有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這首抗日名曲,我聽過、亦唱過無數次,沒有機會從感性上領略“滿山遍野大豆高梁”之畫卷。在公汽上,我的頭似撥浪鼓兩邊擺動,大豆、玉米(高梁產量低已淘汰)真是滿山遍野,長勢良好,綠黃相間,的確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田園風景畫。說東北是黑土地,含意是土地肥沃,下種必有收獲,真是不假。難怪日本人、俄國人一直垂涎這片土地呢!
車行二小時,進入中俄邊境森林帶。山上針葉闊葉樹混雜,筆直粗壯,生長良好。我注意到不少直徑在20公分以上的白樺樹,被人從地麵起整齊地剝去了約一米高的樹皮。寫字用?《林海雪原》的偵察員就是在白樺樹皮上寫情報,現在不會缺紙用呀。做藥?為何隻剝一段樹皮呢。晚上看當地電視得知,是用白樺樹皮包糯玉米、豆類粗糧放鍋中蒸煮做成當地的地方食品。時而顯現的俄方邊防哨所告訴人們,這裏是邊境,不可亂來,否則會引起國際爭端。公路邊立的警示牌,有的寫:禁止到邊境采蘑菇。有的寫:禁止到邊境采藥材。林管站、木材檢查站更是人齊房具,我想封山護林主要還是從戰略上考慮,因為茂密的森林,就是天然防禦屏障,此邊界可是長數百公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