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西藏大部分是高原草原,在這裏沒有大漠那種“天蒼蒼”的天象,也看不到“野茫茫”的情景,藍天白雲下,是雪峰,雪峰下是小草原,成群的犛牛綿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戲,單看這種情景,確實美,也極有詩情畫意,當我進到幾個藏牧民帳蓬後,卻又有了別樣滋味。
我們的吉普車在草原上縱橫奔馳,我指著停在藏牧民帳蓬前的老式解放牌汽車和嘎斯運輸車問“怎麼還有這種車?”頓珠答:“這種車在這裏不要牌照,不要執照,不交公路維修費,不受交警檢查,牧民用他搬家方便”。我打趣地說:“這才叫廢物利用”。
車停在一氈包前,迎接我們的是一位手轉經輪的藏族老卓瑪,我上前雙手合十說了句“紮西德勒”。老卓瑪將攤開的左手向帳蓬方向一揮,意思是請我們進帳蓬,我雙手攤開,又說了聲“紮西德勒”,以示謝謝。便隨老卓瑪進了帳蓬。這就是她們一家三代7口人的居住地,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帳蓬。兒媳在帳蓬外紡織藏毯(用羊毛或犛牛毛撚成線),三個孫兒在嬉戲玩耍,兒子、老頭去放牧了。帳蓬是用犛牛毛或羊毛編紡織的,冬暖夏涼。帳蓬裏麵用一圈高約60公分的幹牛糞做牆,將帳蓬四周撐起,以增加高度,中間吊一口大鋁鍋,燃燒的牛糞發出藍色火焰,鍋中牛、羊肉在沸騰的水中上下翻動。門的正對麵是一個小木櫃,上麵放著一排銀質小碗和酒杯,是用來喝酥油茶和敬青稞酒的,兩邊堆有卷疊的衣被,帳蓬內彌漫著一種說不清的氣味,使我翻胃想吐。出帳蓬我歎氣說:“太窮了”。頓珠接話:“漢人貧富是看住房和擺設,藏牧民貧富是看牛羊多少”。他們每戶都有十頭以上耗牛(每頭可售3000元以上),幾百隻羊,數十匹馬,因為要隨草而居,添製家具多了搬家困難。看著三個天真可愛的藏族小孩,他們在盡情地嬉戲玩耍,對我們的到來,好象並沒有表現出十分的在意。我霎時明白了,幸福是沒有具體標準的,自我感覺舒適良好便是幸福。這種對幸福的詮釋是準確的。
(四)
有人說到了西藏,不到布達拉宮虛此行,能到納木錯便成仙。納木錯(藏語納木:天神、錯:湖)海拔4718米,水麵積近20000平方公裏,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它在西藏人民心目中具有非常神聖的地位,每逢藏曆羊年,朝聖者會從千裏之外,來參加納木錯的轉湖節,節日期間成千上萬個穿著鮮豔服飾的藏族男女,彙聚在聖湖邊上,載歌載舞,通霄達旦,人人會用聖潔的湖水洗去身上的汙垢,清除生活中的煩惱。
當我到達湖邊,就被廣闊的湖麵驚呆了,這那裏是湖,分明是海,難怪藏族同胞稱他是海子(大海的兒子)呢。橫臥在湖那邊的念青唐古拉山,好似一條白色的長桑蠶,全然失去巍峨高大的氣勢。我改唐詩吟道:“波撼唐古拉,雪山日夜浮”,太壯美了。真象一塊巨大的碧玉,與湛藍的天空相連,形成了真正水天一色的壯麗奇景,清澈透底的湖水,波光粼粼。在近處湖麵上有數隻黃鴨成對成雙,悠哉遊哉,卿卿我我,更給湖水增添了無窮的魄力。不便用湖水洗身,就用湖水洗臉吧,我下意識地將雙手先在身上擦了擦,生怕弄髒了湖水似的,才彎下腰掬水洗臉,頓覺神清目明,愜意無限,我醉了。
輕輕的我走了,未帶走天上一片雲,也未帶走湖中一滴水。再見了,納木錯。在布達拉宮前藏族少女獻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