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戲說非典(2 / 2)

這個女的見男子跑了,就高聲喊:“你跑啥呢?我又不是從北京回來的!”

在座的人笑得合不上嘴,平凹卻不動聲色。

馬儷文也說了一個段子:

一個女的去買口罩,沒有貨了。這可不得了,她急得團團轉。這麼轉著轉著,她想出了個自救辦法,就把自己的胸罩抽出來,一半戴在嘴上,吊一半在胸前,反正救命要緊,也顧不上什麼了。

大夥都樂得笑呀叫呀,平凹卻狡黠一笑,他又來了一段:因為抗擊非典,口罩嚴重脫銷,連那些假冒偽劣產品也沒有了。怎麼辦呢?SARS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沒有口罩這還了得?想來想去,實在沒有辦法了,有人就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用衛生巾吧,用帶翼的那種,但要注意用法,過去是豎著用,現在要橫著用。

這下可炸了鍋,有的笑得岔了氣,有的笑得肚子疼,有的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有的直叫喊:“壞!壞!”

我們一邊說笑,一邊吃菜。等主食上來後,薛老板親自動手調味,兩樣陝北飯,一個叫搓節,一個是小米幹飯,都很好吃。

席中,平凹建議:“蕎麥園用落地玻璃,外麵的人把裏麵看得一清二楚,賣啥的,吃啥的,讓人看得見。”他還說,“讓人都端著碗圪蹴著到外邊吃,這樣好招攬顧客。”

薛老板說:“這個建議好,要給賈老師準備特製的大一點兒的碗,賈老師一行來了,都用特製的碗。”

馬儷文說:“我來準備。”

後來,平凹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蕎麥園》。其中寫道:“城南有家飯店,叫蕎麥園,專賣蕎麵和陝北土飯。文化界的朋友聚餐,一打電話,問到哪兒?差不多都說:蕎麥園呀!”

陝北原本是苦焦地方。越是苦焦的地方,飯菜做得越細法。雖然都是一些蕎麵,糜子,南瓜和土豆,這樣的飯菜過去養育了革命,現在更符合飲食時尚。

吃飯有各種吃法,有要顯派的,有要辦事的,也有要應酬的。這種飯不到蕎麥園去。是給自己吃,和親近的朋友一塊吃,要能吃出頭上的水,我就到蕎麥園去。去年冬天有一次在那裏吃高興了,寫了一張條幅:鼓腹而歌。

蕎麥園的老板是個陝北女子,人很白淨,性格也活泛。辦飯店當然要掙錢,但她堅持“財上平如水”,幾年下來,沒有鑽到錢眼去,反倒多了貴氣。文化圈的人都知道她。她名字叫瑩巧,大家都叫她:蕎蕎。

“非典期間,差不多的飯店生意都清淡了,蕎麥園依然客滿。幾個朋友竟端著碗蹴在店門口吃,故意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