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我和魯風自小同學,喜歡音樂。

在我組織的“小樂隊”裏,小夥伴們每天放學後排成一行,拍著書包敲打著鼓點兒回家,魯風是最積極的一個,路過了家門,他還要再敲上一段兒。我們用大掃帚、雞毛撣子當做大提琴、小提琴舉行的“演奏會”上,他又是最投入的一個,玩得認真,玩得瘋狂,甚至玩得直叫喊肚子疼。

小學畢業,我倆一起考過音專附中。看多了聽慣了腳踏風琴和手拉風琴,考場上空曠、悠揚的鋼琴聲,我覺得蠻好聽的,卻把魯風嚇得直哭。

沒考上,我倆也沒有泄氣。那時,上映著蘇聯電影《天職》,描寫的是一個孤兒,經過勤奮努力,最終成長為一個出色的音樂家的故事。為了爭論主人公一邊走路一邊敲打鐵柵欄而獲得的主弦律,也為了學習主人公不屈不撓的精神,將來能成為音樂家,我倆節省下父母給的買早點的錢,一連看了四五場電影。

上了中學,我倆癡心不改,依舊迷戀音樂。在方強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倆學習作曲,三年後一同考上西安音專。當時,有個叫張慶祥的考生,又擦黑板又掃地,顯得格外殷勤。專業考試前,他好像又在顯派,高聲問“老師,是用五線譜,還是簡譜?”江靜老師說:“你會什麼就用什麼譜曲。”我和魯風不服氣,我倆商量:“老師給的三首歌詞,全部譜完,怎麼樣?”我倆一鼓作氣,譜完三首歌詞,提前交了考卷。

可是,很快,還沒放假呢,魯風就被保送上了軍校。從此,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然而,無論生活怎麼折騰,命運如何作弄,音樂,總是把我倆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他在上海部隊,我把我在音專的學習成績單寄給過他,他在五七幹校,他把自己為毛主席題詞譜的曲子抄寫給我,他在兵工廠裏,寫了不少青年和工人師傅喜歡的歌曲,讓我幫他定調、修改,他調到報社,負責文化藝術版的主編工作,我又給他介紹了很多搞演藝搞攝影的朋友,至今,他們之間的往來比我還多。我也曾想幫他調到音協工作,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糾纏,他放棄了他喜愛的音樂。

藝術是相通的,藝術的潛能隻要充分發揮,也會像火山爆發一樣,通過另一種形態表現出來。

後來,他致力於文學創作,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小小說和報告文學,不斷地見之於報章雜誌,展示著他的文學才華,也展示著他的人格魅力。

在如今人事繁雜的商品經濟社會中,當人與人的交往成為一種負擔,成為一種累贅時,人們往往首選的是一種真誠和輕鬆。

時至今日,我和魯風依舊是親密往來的好朋友。在我的心中,魯風為人實誠,是個可交之人。在我的眼裏,魯風做事認真,是個可信之人。

我知道這些年來,魯風與賈平凹交往甚密,這是魯風為人做事的必然。我也知道這些年來,俊民一直潛心聚氣寫這本《廢都後院——道不盡的賈平凹》,這也是魯風嘔心瀝血的結晶。

但我沒有想到,魯風數十年來嚐遍了人生的甘苦,也經見了世態的炎涼。他很少向我訴苦,他說得很少,做得更多。好在一切挫折、磨難,都成為過去。更可貴的是,他把一切挫折、磨難,都變作了財富。

他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對賈平凹的文學創作跟蹤采訪,連續報道,對賈平凹的日常生活不斷采擷,適度披露。

從魯風真誠而又細致的敘述中,可以看到賈平凹許多鮮為人知的軼聞趣事。是他,把一個說不清道不盡的賈平凹,從鬼神莫測的雲霧山中,拉回到眾多讀者的麵前,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愛有恨、有情有義的真實的賈平凹。

賈平凹,他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一直把他稱作“關中大鬼”。如今,賈平凹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名稱和符號,他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和潮流。賈平凹以獨特的文學風格,旺盛的創作活力,轟動的社會效應,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著他在中國文壇的巨大影響。他的長篇小說《浮躁》和《廢都》,不僅在國內引起諸多關注和爭議,而且得到世界文壇的讚譽和肯定,《浮躁》獲得了1988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廢都》獲得了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在此我衷心祝福賈平凹身體安康,文學創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平生第一次為人作序,不隻因魯風是我的同學,平凹是我的朋友,我是被書中的很多故事感動著,纏綿著。當然,這本書對幫助讀者解讀賈平凹,有著現實意義。在諸多研究賈平凹的著作中,相比之下,這本書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和史料性,也會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我是先睹為快了。我也願意把《廢都後院——道不盡的賈平凹》推薦給讀者朋友們,它會帶給你如同欣賞經典音樂一樣的愉悅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