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述案例回答問題:
(1)小王的困惑是由於什麼原因?
(2)你認為小王應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2.回答以下問題:
(1)用三個形容詞描述您的性格。
(2)寫出你最喜歡做的三樣事情。
(2)寫出您最善長的三個方麵。
(3)寫出您最不善長的三個方麵。
(4)寫出您生命中最重視的三個方麵。
根據上述回答,您認為自己將來適合從事什麼職業?
第二節就業與擇業心理問題
一、就業與擇業心理問題
(一)擇業就業心理衝突的表現
1.自卑畏怯有些學生麵臨畢業,一會兒感到自己在學校什麼都沒有學到,一會兒覺得自己是個中專生,用人單位看不起自己。在擇業時,自卑感強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缺乏了解,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我,這是學生很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
2.焦慮恐懼當前多樣的就業擇業形式拓寬了學生的職業選擇麵,也加大了用人單位的選擇自由度。但是職業選擇自由度越大,擇業心理壓力也會越重。有的學生麵對用人單位嚴格的錄用程序而感到膽戰心驚;有的因性別、學曆層次等而不敢大膽求職;有的因自己學習成績不佳煩惱;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緊張等。特別是有求職受挫經曆的畢業生過度焦慮,甚至轉變為恐慌情緒,個別嚴重的還伴有頭痛、腹瀉、失眠等生理病態,從而幹擾了正常的生活。
3.茫然無措很多即將畢業的學生選擇撒“傳單”式地投簡曆,很少有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在經過數年的學校學習後,渴望在社會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揮才能的位置,但自己究竟能夠做什麼心裏卻不清楚,從而感到茫然失措。
4.攀高從眾?有些同學在擇業時過分看重地位,過分看重物質利益,一心隻想去大城市,去沿海發達地區,到掙錢多、待遇好的單位,不顧自己的專業或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行業,甚至寧可拋棄所學的專業,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
另外,有些學生有從眾心理。在就業招聘會上經常見到某些知名的公司、企業展位前,人頭攢動,應聘者的隊伍排得很長很長。如果問他們為什麼選擇這個單位或者你了解這個公司嗎?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既然有那麼多人選擇,那它一定就是好單位。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的表現。
5.盲目依賴部分學生麵臨擇業就業時不是主動選擇,積極競爭,而是坐等學校、家人、親友給自己提供機會,這與競爭激烈的求職現狀是不符的。就業製度的改革,使學生的擇業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選擇機會。但由於就業市場和人事製度還不規範,使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趁虛而入。一些家長從學生一入學便將其置於自己的關係網中,直至就業。這部分學生從上學到就業,都以為有了“關係”而高枕無憂、自命不凡。
重點提示:擇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心理健康水平、情緒調節和自我意識障礙等問題,可參考相關章節,進行自我分析。
二、就業與擇業心理問題的應對
(一)自我認識,戰勝自卑
正確評價自己對有自卑感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糾正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自己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的優點也不要忽略,這對於恢複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各有所長,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尋求成功的經驗,增強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另外,學生還可以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別人能幹好,我一定也能幹好”,“我行,我一定能幹好”等。有了充分的認識,找到合適的自我定位,才能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處於主動的位置。
(二)克服焦慮,敢於競爭
要克服焦慮的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觀念,打破事事求穩、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新觀念。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有競爭必定會有風險和失敗,確立了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的心理必定得到緩解或克服。當然還應克服擇業心切、急於求成的思想。這樣做容易使擇業失敗,失敗的體驗又會強化沮喪、憂慮的情感。客觀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設計求職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的勇氣,也會減輕心理焦慮的程度。另外,當學生感到緊張或焦慮時,可以進行適度宣泄,向老師、同學、朋友傾訴自己的憂慮和不滿,也可以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消除心理壓抑、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