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都鋪得不現草色了。

一個很輕巧的老姑娘端著一個撮箕,

蒙著一張花帕子。

背後十來隻小鵝都張著些紅嘴,

跟著她,叫著。

顏色還染得鮮豔,

隻是雪不大了。

二○,二,四,在滬寧路車中

[鑒賞]

康白情(1898-1968)字洪章,四川安嶽人,早年在北京大學求學。1918年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同年與傅斯年、羅家倫、俞平伯等組織新潮社,同時開始新詩創作。詩作題材廣泛,富於激情,提倡以散文入詩,不加修飾,具有明快、樸實、自然的藝術風格。1912年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加裏福尼亞大學。著有詩集《草兒》。

《江南》是一首以真實生活為主題。具體、真實、客觀地描懷事物的寫實主義作品。這種詩並不刻意去追求詩的境界和思想內涵,講究的是詩人對具體對象的敏銳的觀察力與別具匠心的選擇,捕捉眼前概括能力強,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印象,在看似漫不經心的隨意的刻畫描寫中,呈示出山水人禽的大自然生態與鮮明生動的意趣,追求的是一種白描之美,這種詩的寫法,並非詩歌創作的主流,但一直是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的傾向,從古代詩到現當代詩都有人探索著這種寫法。“五四”時期新詩的倡導者胡適提倡“詩的經經驗主義”,就是這種創作方法,當時的大多數詩人都受其影響。康白情也是響應者之一,這種詩為了生動傳情,大多要化靜為動給大自然以生命。例如在這首詩裏,詩人並非靜態地摹寫自然,不說他們走過板橋,卻說“板橋兒給他們過著”,表現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情趣。所以時人朱湘說:“康君別的不算作功勞,隻有他的描寫才是他對於新詩的一種貢獻”。

這首詩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寫色彩,胡適曾稱讚這首詩的長處在於色彩的表現,因為江南的雪景不會有那種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氣象。所以在雪的晶瑩,雪的純潔上不好做文章,因而詩人在不大的雪中,捕捉到“油碧的水”“藍襖兒穿著”“赤的是楓葉,/黃的是茨葉”“坡下一個綠衣綠帽的郵差”“一個很輕巧的老姑娘,/端著一個撮箕,/蒙著一張花帕子。/背後十來隻小鵝,/都張著些紅嘴,”整首詩都在刻意經營著這雪景中的顏色。這江南的雪與其說是沒有北方的雪的那種氣勢,不如說是多出了幾分鮮豔。這應該是江南的雪的味道吧,另外值得一說的是,詩人在句式的安排上也突出了詩歌的經營,全詩的句子幾乎都以一個顏色為落腳,在不斷的重複中,有節奏地強化了顏色的份量,在人們的心裏造成一種假象。似乎江南的雪是鮮豔的,更值得人們用心去欣賞。

(劉念)

贈友……………………………朱自清

你的手像火把,

你的眼像波濤,

你的言語如石頭,

怎能使我忘記呢?

你飛渡洞庭湖,

你飛渡揚子江;

你要建紅色的天國在地上!

地上是荊棘呀,

地上是狐兔呀,

地上是行屍呀;

你將為一把快刀,

披荊斬棘的快刀!

你將為一聲獅子吼,

狐兔們披靡奔走!

你將為春雷一震,

讓行屍們驚醒!

我愛看你的騎馬,

在塵土裏馳騁——

一會兒,不見蹤影!

我愛看你的手杖,

那鐵的鐵的手杖;

它有顏色,有斤兩,有錚錚的聲響!

我想你是一陣飛沙走石的狂風,

要吹倒那不能搖撼的黃金的王宮!

那黃金的王宮!

嗚吹呀!

去年一個夏天大早我見著你:

你何其憔悴呢?

你的眼還澀著,

你的發太長了!

但你的血的熱加倍的薰灼著!

在灰泥裏輾轉的我,

仿佛被焙炙著一般!——

你如鬱烈的雪茄煙,

你如釅釅的白蘭地,

你如通紅通紅的辣椒,

我怎能忘記你呢?

四,一五,寧波作。

[鑒賞]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後在江蘇,浙江等地任中學教師,在大學求學期間開始新詩的創作,並參加新潮社,文學研究會。1922年與葉聖陶等組織中國新詩社並創辦《詩》月刊。1923年與俞平伯等組織OM社。1925年任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其創作轉向散文,同時研究古典文學。1934年和鄭振鐸等編輯《文學季刊》,和陳望道編輯《太白》雜誌。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學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其生活道路和思想發展,經曆了從詩人到學者戰士,從民主主義到傾向馬克思主義,其詩如人誠懇、謙虛、溫厚、樸素、而不缺乏風趣。有人用清新雋永,嚼似橄欖,耐 人尋味來評價其詩,朱自清比一般的學人多有學者風度,深受人們的喜愛,其詩大都收集在《雪朝》《蹤跡》中。

《贈友》發表於1924年4月,又名《贈A.S.》,據文學史家張畢來先生考證,這位友人應該是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鄧中夏。朱自清在北京大學讀書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並和鄧中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青年》發表這首詩時,鄧中夏是該刊物的編輯之一。而A.S.則是鄧中夏1923年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時期使用過的名字“安石”兩字的英文拚音的頭兩個字母。而這首詩中“你飛渡洞庭湖/你飛渡揚子江”“你將為一把快刀/披荊折棘的快刀”等詩句,都是對鄧中夏的五律及有關詩作的呼應。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對鄧中夏及早期共產黨人在內的一支熱情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