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防止腦功能衰退法(1 / 3)

五、防止腦功能衰退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逐漸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從事腦力勞動,對人體健康長壽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怎樣保護大腦、防止腦功能衰退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用則進、廢則退”

要防止腦功能衰退,最好的辦法是勤用腦,懶於用腦,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腦功能的衰退。“用進廢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生物體中任何組織、器官、係統,都是愈用愈發達,不用則退化,人的大腦同樣如此,越勤用腦,大腦各種神經細胞之間的聯係多,形成的條件反射也越多。

實踐證明,腦力運動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麵。日本科學家曾對200名20~70歲的人做了試驗,發現勤於用腦的人,即使到了60歲,思維仍然敏捷;而那些不肯動腦的人,尤其是年紀不大就自以為接受新知識已經為時過晚的人,即使年齡才30多歲,但思維已經變得遲鈍。我國科學工作者曾對秦漢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前3088位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思想家的壽命進行了統計,結果得出平均壽命是65.18歲,這個數字比解放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35歲)要高得多,它接近於我國1983年人口普查統計時男性平均壽命。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就說過,精神不用則廢,用之則振,振則生,生則足。勤於學習和思考,大腦就會至老不衰。老年生理學家約翰·摩西博士亦說:“活動可以減緩血管老化和硬化過程”。其實,學習是一種涉及全身的活動,特別是視覺、聽覺及其他感覺,甚至還涉及反射和一種被我們稱為意向的活動。

(二)合理用腦

雖然勤用腦,能防止大腦功能衰退,但亦不可過度。就像一架機器一樣,如果不注意保養,隻是一味地加大油門,開足馬力,拚命運轉,必然磨損過度,終致提前報廢。

一個人如果做某件工作或思考時間過長,就會使有關的神經元通路網絡刺激過度,容易產生疲勞感,解決的方法就是休息。休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安靜的休息,使整個大腦徹底休息,進入睡眠或閉目養神,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這種休息是有益的。另一種是活動性休息,即參加文體活動,使大腦的不同的神經元通路網絡,輪流興奮和開放,從而使疲勞的那部分得到休息,這是比較積極的休息,因為,文體活動不僅可以消除大腦的疲勞,還能加強心血管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些不是睡眠或閉目養神所能代替的。對於中年人來說,一般在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腦力活動後,就應當有段休息時間。這點大家應該身有體會,如在工作之餘,聽聽音樂,或下下棋,便會覺得心情舒暢,忘掉一天緊張工作的疲勞感,甚至還會忘卻一些煩惱的事,這就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

(三)避免不良刺激

這裏所說的不良刺激,是指能導致腦功能衰退的那些因素,諸如噪音、空氣汙染、過量嗜酒、過度吸煙等,若不加以注意,則會嚴重影響大腦的功能活動。

1.一定要減少酒的刺激祖國醫學認為,少量飲酒,對健康是有好處的。但大量飲酒,尤其是飲烈性酒,肯定對腦功能有影響。若一次飲用大量烈性酒,即會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醉酒狀態,表現為先興奮、後抑製,嚴重者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若是慢性飲酒成癮,對神經係統也能造成極大的危害,可出現手指顫抖,智力減退,記憶缺損,最終逐漸發展為癡呆。因此,腦力勞動者一定要少飲酒,尤其不要飲烈性酒。

2.應減少煙堿的刺激幾乎所有的腦力勞動者都知道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害,可有許多腦力勞動者用腦思考問題越多時吸煙也越凶。不少人認為,吸煙可以“提精神”、“幫助思考”,實際上,吸煙雖可提高腦的興奮性,但卻使腦的興奮和抑製過程發生紊亂,如果大量吸煙則使大腦抑製,還可出現神經過敏、記憶力減退、手指顫抖、精神恍惚、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狀。因此,為了您和您周圍人的健康,最好不吸煙或少吸煙。

(四)避免長期飽食

許多長壽老人的經驗之一,是吃飯不宜吃十分飽。“飲食有節”自古有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管子就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

現代醫學認為,經常飽食,會使腸胃負擔過重,消化液的分泌供不應求,容易發生消化不良,還使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腸,而使心髒、大腦等重要器官相應缺血,使人容易困乏,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還會引起冠心病病人心絞痛的發作,或誘發膽石症、膽囊炎、糖尿病等疾病。

最近,國外一些營養學家告誡人們,飲食過飽會損害大腦的功能,使大腦遲鈍。不少人在飯後常會感到困倦,這是由於進餐後,大量血液集聚在胃腸係統。學者們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餐後在腦中的含量,要比飯前增加數萬倍,並認為這種因子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們在進餐後,體內會調節這種生長因子,使它從增高狀態恢複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長期飲食過飽,這種因子就會在大腦中逐漸累積。促使腦動脈的硬化,而腦動脈硬化又與老年性癡呆症密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