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畫廊(1 / 1)

當代女性藝術新的多元風景

中國女性主義藝術的人文特征

佟玉潔

編者按:

著名學者佟玉潔認為,21世紀的中國女性主義藝術,已經建立了一個具有文化質疑性與生產性的中國女性主義藝術(性別政治、身份政治、酷兒政治)女性主義藝術的價值體係。這種價值體係表現出強烈的人文性,即對女性的曆史與現實生存狀態包括文化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以及對人的價值再開發與利用一種藝術的實踐。其不僅成為世界性的女性主義藝術政治生態的一部分,同時體現出中國女性主義藝術文化視野的廣闊性與前瞻性。她在撰寫的以“21世紀中國女性主義藝術的人文特征”為題的研究報告中,梳理了女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並作了簡評。但是,《21世紀中國女性文化本土化建構研究報告集成》在收錄本文時因專色印刷,不能完全呈現,特選部分作品與點評刊發於此。“性別生態”的行為藝術圖片與文字,是由女藝術家李心沫提供的2013年“禿頭戈女”與“異在的身體”兩個女性主義藝術展中選編。其作品對當下中國存在的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自然遭遇破壞的生態危機,從生態女性主義的立場,給予深刻的批判。

性別政治

建立以女性性別為主體的、多維度的、質疑與批判男性中心主義的政治發聲係統。

身份政治

女同性戀的女性主義藝術是一種賦權運動,是一種差異政治,通過權力的運作,建立獨立於主流藝術以外的政治文化類別。

酷兒政治

酷兒:性別反串、角色表演、挑戰常規等。酷兒政治使酷兒文化成為反判的、反諷的、挑戰權威的、跨越與超越性別等文化現象。

性別生態

性別生態是生態女性主義以社會性別的方法,闡釋社會人文與自然生態的不平衡問題。批判男權社會對自然和女性的束縛與壓迫。

“重疊”編織的童年記憶

——80後女藝術家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

夏芸夢

編者按: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藝盒子”等文化藝術傳播機構,邀請數十位“80後”的青年藝術家,送給孩子們一件特別的禮物——將藝術帶入生活的當代藝術展。藝術家、參觀者、家長和孩子們,在“遊戲性”的參與和互動裏,在“體驗性”的親曆與領悟中,自我童年的記憶穿越時空,如多麵變幻的魔方,重疊編織在一起,開啟幾代人共同尋找“童年本來的樣子”的藝術之旅,誕生出一個無比純真的多維藝術世界。因為,童年是每個人生命的原色,彙成了人類的靈魂的“原鄉”。

一個驚奇的發現,“80後”女藝術家的作品,就創作思路、題材和表現方式而言,與男藝術家相比截然不同,她們對性別自我的尋找,是從最隱秘的內在自我開始向外延伸。也就是說,她們是從認識本我的性別開始,來認識自己和自然宇宙與社會文化的複雜關係的。在這個共享童年時空的場域,她們個性的新鮮經驗賦予女性藝術獨特的價值,而這種獨特性不僅標示著“80後”女藝術家的激情與夢想,而且她們經曆自我“內視”的靈魂“通過”儀式,孕育著未來的無限可能。特選部分作品刊載於此並予以點評,與讀者分享女藝術家們的心靈成長藝術。

重疊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