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氣功補氣血法(1 / 3)

第21章氣功補氣血法

一、八段錦

八段錦是由八節動作組成的一種健身運動方法,起源於北宋,至今共800多年的曆史。全套動作簡明易記,運動量適度,其每節動作的設計,都針對一定髒腑或病證的保健與治療需要,有疏通經絡氣血、調整髒腑功能的作用。

1兩手托天理三焦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鬆垂身側,然後徐徐自左右側方上舉至頭頂,兩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狀,同時順勢踮兩腳跟,再將兩臂放下複原,同時兩腳跟輕鬆著地。如此反複多遍。若配合呼吸,則上托時深吸氣,複原時深呼氣。共8次。調三焦,和脾胃,宣肺氣,可治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

2左右開弓似射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體下蹲作騎馬式。兩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內,眼看左手,然後左手握拳,食指翹起向上,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撐開。接著左臂向左推出並伸直,頭隨而左轉,眼看左手食指,同時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做拉弓狀。動作複原後左右互換,反複進行數次。如配合呼吸,則展臂及拉弓時吸氣,複原時呼氣。左右共做8次。幫助擴胸,對慢性肺疾患與肩關節病有一定的作用。

3調理脾胃舉單手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並攏,掌心向上,指間向右,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間向前。動作複原後,兩手交替反複進行,反複多遍,如配合呼吸,則上舉下按時吸氣,複原時呼氣。共8次。調理脾胃,消食去積,減輕肩部疼痛。

4五勞七傷向後瞧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或自然下垂),然後頭慢慢左轉,眼向右看。還原,頭再往右轉。如配合呼吸,則向左(右)望時吸氣,複原時呼氣。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分開,相距約三個足底的寬度,屈膝半蹲成騎馬式。兩手張開,虎口向內,扶住大腿前部。頭部及上體前俯,然後屈左臂,上身盡量向左彎,右臂挺直,還原後向相反方向彎。左右共8次。強壯肩、臂、腰、背筋絡。在轉腰的同時,適當擺動臂部。如配合呼吸,則在轉腰時吸氣,複原時呼氣。

6兩手攀足固腎腰直立,並足,兩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兩手攀握兩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強),頭略昂起。然後恢複直立姿勢,同時兩手握拳,並抵於腰椎兩側,上身緩緩後仰,再恢複直立姿勢。反複進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前後共8次。固腎,養精,壯腰膝。

7攢拳怒目增氣力兩腿分開屈膝成騎馬式,兩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緩緩擊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兩眼睜大,向前虎視。然後收回左拳,如法擊出右拳,左右交替進行。如配合呼吸,則擊拳時呼氣,收拳時吸氣。

8抱頸七顛百病消直立,並足,手十指交叉抱頸,兩膝伸直,足跟並攏提起,離地數寸,同時昂首,作全身提舉勢。然後足跟輕輕著地複原。反複進行。如配合呼吸,則足跟提起吸氣,足跟著地時呼氣。共8次。強壯頸、項、腰、膝肌肉筋絡。

二、養生益壽功

1鳴天鼓雙手掌橫向分按兩耳,掌根向前,五指向後,以食、中、無名指叩擊枕部3次後,雙手掌驟離耳部1次。如此重複10次。安神醒腦,補氣益聰。

2擦玉柱①單掌四指及拇指分置於頸前喉結兩旁人迎穴處,和緩地上下推擦10次。②單掌橫置頸後,掌根和四指分按兩側風池穴,橫向來回擦動10次。平肝潛陽,調整血壓,祛風散邪,益腦安神。

3舒氣會雙掌相疊,置於兩乳中間的氣會膻中穴,上下擦動30次。舒暢氣機。

4攪滄海舌在口內上、下牙齦外周,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各轉動10次。產生津液分3口緩緩咽下。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舌體轉動可生發心氣、健腦益智。

5摩脘腹雙手掌相疊,置於神闕穴(臍眼),先逆時針方向,從小到大摩腹30圈,然後再順時針方向,從大到小摩腹30圈。健運脾胃,益氣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