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補氣血膏(羹(1 / 3)

第14章補氣血膏(羹

)膏方療法是中醫內科傳統的服療方法之一,主要針對慢性病、虛勞病,是指醫生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出具適用於病人病證及體質的方藥,經過特別的煎煮、濃縮,加入膠類和糖類等輔料,最後加入參類等細料再熬製而成的一種膏狀物質。膏方具有藥物濃度高,體積小,藥效穩定,無需煎煮,口感好,便於攜帶,保存方便,服用簡單,療效可靠,老少皆宜等優點。

鯉魚補血羹【原料】鯉魚1條(約500克),龍眼肉15克,淮山藥15克,枸杞子15克,大棗4枚,紅糖、黃酒各適量。

【製作】鯉魚製如食法,切成3段置大碗內,然後放入其他各物,並加紅糖、黃酒,加蓋,隔水文火蒸煮3小時。取魚肉、山藥、枸杞子、大棗、龍眼肉連同湯一並吃下。

【功效】養血健脾。適用於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的失眠健忘、眩暈疲乏者。

桂髓鵪鶉羹【原料】龍眼肉(桂圓肉)60克,鵪鶉肉90克,豬脊髓30克,冰糖6克,蔥、薑、料酒、桂花各適量。

【製作】將鵪鶉肉洗淨,切成小塊,用開水汆去腥味;豬脊髓洗淨後汆熟,除去血筋。將豬脊髓盛碗內,添入鵪鶉肉及清湯、龍眼肉、冰糖和少許料酒、蔥、薑,上籠蒸熟爛,撒上桂花。

【功效】補益肝腎,養心和胃。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貧血、營養不良、疲乏無力等,健康人食用能保持旺盛精力。

參芪益心膏【原料】人參15克,黃芪30克,生地黃20克,阿膠30克,白蜜100克。

【製作】先將人參、黃芪、生地黃加水500毫升煎2次,取汁濃縮至300毫升;阿膠加水100毫升隔水蒸化,然後在人參、黃芪、生地黃濃縮汁中加入阿膠和白蜜100克,收膏(共500克)裝瓶。

【用法】每服20克,每天3次。

【功效】補氣養心,滋陰安神。適用於心髒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神疲乏力、手足心熱、心煩口幹等。

乾坤膏【原料】當歸、熟地黃、黃芪、黨參各12克,龍眼肉、枸杞子、升麻、肉蓯蓉各50克。

【製作】諸藥水煎後濃縮,加白蜜調膏。

【用法】每天溫開水衝服1匙。

【功效】健脾益腎,平補陰陽,調和營衛。適用於氣血虧損、肌肉消瘦、倦怠嗜臥、不思飲食、肺虛氣喘等。

薑橘椒魚羹【原料】生薑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鮮鯽魚1尾(250克),食鹽適量。

【製作】將鮮鯽魚去鱗、鰓,剖腹去內髒,洗淨。將生薑洗淨,切片,與橘皮、胡椒共裝入紗布袋內,包紮好後,填入魚腹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煨熟即成。食用時,除去腹中的藥袋,加食鹽少許,可單食。

【功效】溫胃散寒。適用於胃寒疼痛、虛弱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蟲性腹痛等。

荔枝棗泥羹【原料】荔枝20個,大棗20枚,白糖少許。

【製作】將荔枝去皮、核,大棗去核搗成棗泥,加清水適量、白糖少許,入鍋中煮熟即成。

【功效】補脾生血,澀精止遺。適用於脾胃氣血不充所致的消化不良、食少納呆、貧血出血、夜間尿頻等。

歸參鱔魚羹【原料】當歸15克,黨參15克,鱔魚500克,黃酒、菜油、蔥、生薑、蔥、大蒜、味精、食鹽及醬油各適量。

【製作】剖殺鱔魚,除去骨、內髒,砍頭去尾,切作絲備用。將當歸、黨參洗淨,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濃縮至100毫升。將炒鍋放旺火上,加菜油熬成九成熱,下生薑末、蔥、大蒜泥煸炒,待香氣大出,倒入鱔魚絲略炒,再加黃酒、精鹽、醬油及當歸、黨參藥汁,起鍋前加味精。佐餐食用,分數次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