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1 / 3)

~1934 意大利~

Things are still here! Bad in talking! We all have an inner world, everyone has an own special inner world! Sir, if I speak when mixed into the view of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ings in my heart, and obedient people routinely use meaning and value of his thinking to understand, how do we can get to know each other? We think we know that in fact don't understand!

事情就還在這裏!壞在說話上!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特殊的內心世界!先生,假如我說話時摻進了我心裏對事物的意義和價值的看法,而聽話的人照例又會用他心裏所想的意義和價值來加以理解,我們怎麼還能夠相互了解呢?我們自以為了解了,其實根本就不了解!

“獲獎理由”

他果敢而靈巧地複興了戲劇藝術和舞台藝術。

“名人小記”

路易吉·皮蘭德婁(1867—1936)

一場簡樸清冷的葬禮,遵照他生前的遺願舉行:在他的身上,裹著一條素白的床單。他安靜地躺在那輛簡陋的馬車裏,除了車夫,沒有一位送葬者,沒有一束充滿紀念的鮮花,沒有緬懷的悼詞,也沒有寄托祝願的蠟燭。在那個淒涼而充斥著陰霾的早晨,皮蘭德婁猶如從他的戲劇當中跳出來的人物,又在人們不經意間離去。對於他來說,告別這個飽含憂愁,分不清自我,彌漫無奈與痛苦的世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867年6月28日,路易吉·皮蘭德婁出生在意大利西西裏島南部的阿格裏琴托,一個硫磺商的家裏。他的父親是加裏波第派的愛國人士,曾參加過“紅衫軍”。父親希望他能做一名技術人才,於是把他送進了技術學校。但是他個人偏愛戲劇,中學畢業之後,他就考入了西西裏首府巴勒莫市的巴勒莫大學學習語言文學。十八歲那年他發表了第一部詩集《歡樂的痛苦》。

他也曾想過幫助父親打理硫礦,但是僅僅在硫礦見習了很短的時間,就發現自己根本就於硫礦無緣。自己的心從來都是跟著文學走的。於是,他離開西西裏,考入了羅馬大學文學係與德國波恩大學語言係學習,並且在波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第二年,他在該校留校任教意大利語。

1894年,皮蘭德婁與一位美麗的西西裏女孩結婚。他的嶽父也曾是“紅衫軍”的一員,並且與父親合資經營著硫礦。然而,美滿幸福的日子隻過了三年。

1897年,一場天災摧毀了父親與嶽父辛苦經營的硫礦,從此家境一落千丈。妻子經不起打擊,導致雙腿癱瘓了一段時間。後來,妻子的雙腿治好了,心病卻一直醫不好。她總是懷疑丈夫對她不忠,她執著於猜想、妄想,經常性地發作精神病。

這讓皮蘭德婁生活得十分辛苦,他做出種種證明來表示自己的忠心,但是得不到理解。他感到苦悶,自己明明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在妻子眼中卻成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小男人。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真是有些事情說不清對與錯,因為每個人不同,眼裏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