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五、足部保健操
足部與人體的健康關係密切。有人說“足是第二心髒”,“腳是人的根中之根”,的確有一定道理。局部也含整體的全部信息,在足根部,生物全息理論可將人體縮小、投影反射出來,足部存在著與人體各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足部的每一個反射區都與其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學特性,器官有病變,在反射區可有所表現,根據反射區變化可以判斷相應器官的病痛。此外,推拿相應器官的反射區,也可起到治療作用。可見反射區既為診斷點,同時又是推拿的施術部位。
1.揉搓足底部雙手扳住足部,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揉按湧泉穴3分鍾,然後用一隻手掌快速搓擦足底,至發熱時,並將手掌勞宮穴對足湧泉穴,停留半分鍾,以使熱量深透足內,反複操作3~5次。這樣可以調節腎髒功能,平衡身體陰陽,防止心血管疾病,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2.撚揉五趾一手握足部,另一手拇示指逐撚揉五趾,輕度牽拉並旋轉足趾3~5次用示指彈擊足趾腹麵3~5次。足趾是頭部的反射區,疏通足趾對預防高血壓、眩暈等頭部症狀和腦血管疾病有效。還可以清腦提神,增強記憶力。
3.旋轉足前部一手握拿足中部,另一手握拿足五趾做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旋轉,並向腳背方向牽伸五趾3~5次。活動足第1節趾骨關節,可以改善足底血液循環,提高呼吸係統、循環係統和消化係統的功能。
4.揉按足底5條線一隻手抓住5個足趾,另一隻手從5個足趾的趾根向後壓按至足後跟,先從大足趾按起,順序按壓3~5遍,這樣有利於疏通經絡,防止疾病,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5.揉擠足內、外側足內側是脊椎反應區,足外側是淋巴反應區,揉擠足內、外側可預防脊柱和淋巴係統疾病,提高免疫力。一手握住足趾,用另一隻手的大魚際從足內側和足外側的足趾部向足跟部推按,先從足外側開始;再推按足內側,分別推5~7遍;用大拇指揉按足內外側3~5次;然後用雙手掌分別放置足內外側做用力壓擠3~5次;雙掌相對上下擦搓足內外側5~7遍。
6.捏提趾縫一手握住五趾,另一手示指第2關節壓趾縫1遍,用大拇指和示指捏住趾縫並向足趾外牽拉,如此捏提每個趾縫3次。足背趾縫是八風穴所在,對此穴施術治療腳氣、腳腫痛、頭痛、牙痛均有效。足底趾縫為眼耳的反射區,對預防和治療眼疾、耳疾均有較好效果。
7.推擦足背一隻手抓住足跟,另一隻手以足趾向後推擦足背,以溫熱感為度,胸部和膽、橫膈的反射區均在足背,推擦足背有利於肝膽的保健。
8.捏足跟用大拇指與示指側麵對捏、揉按足後跟兩側,用力可大些,並對捏昆侖穴、太溪(在足後跟、踝骨後兩側凹陷處)兩個穴位捏揉約3分鍾,然後用拳頭叩打足後跟數次。足後跟是生殖係統反射區,經常按摩有利於性保健。
9.按壓踝前穴解溪是胃經經穴,中封是肝經經穴,丘墟是膽經經穴,按摩此3穴,可疏通脈絡,防治肝膽疾病。拇指按壓解溪穴1分鍾,雙拇指對按中封、丘墟穴1分鍾。
一手握住自己的腳腕,一手握住足前掌,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數次,前後活動踝關節;最後用大拇指推壓足底湧泉穴3次結束。活動踝關節和增加腳部血液循環,具有改善內髒器官的功能。
10.旋動踝關節術者一手輕輕握住踝關節上方,另一手握拿足掌,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踝關節數次,屈伸踝關節,拇指推揉足湧泉穴結束。
按足部保健,一般是在家中休息時進行的。經常進行足部按摩保健須要注意足部的衛生、修剪趾甲、洗腳,並放鞋墊。按摩時要全身放鬆,重手法刺激可借助於器械,如按摩棒、健身球等,有利於提高按摩效果。
(引自《手足按摩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