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四、足底保健按摩法舉例(1 / 3)

下篇 四、足底保健按摩法舉例

(一)弱智

弱智是以大腦功能、適應性行為、語言功能缺陷為主要特征的生理、心理疾患。多發生在嬰幼兒時期。多因患兒智力發育不良所造成。弱智治療尚無良策,而足部反射區按摩法,可以促進兒童智力、體力的發育,如經常按摩大腦、腦垂體、胃腸、甲狀腺、肺與支氣管、鼻、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足部反射區,可促進兒童的正常發育,也可幫助弱智兒童恢複正常。

配方腎、輸尿管、膀胱、大腦(頭部)、小腦及腦幹、額竇、三叉神經、腎上腺、腦垂體、甲狀腺、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心、胃、胰、小腸、肝、膽囊、胸部淋巴結、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治法:采用輕度手法對全足反射區按摩後,再重複加強按摩以上反射區。經常按摩則能增強神經係統的功能,加強腦組織的新陳代謝。附記:引自《家庭常見病症足部按摩療法》。中醫認為,人的智力與心腎有關,故足部按摩可加強對心、腎、大腦反射區的刺激以補腎養心、健腦益智。按摩後可用溫水給患兒浴足,並讓患兒喝適量溫開水。每日對患兒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

(二)缺鈣

鈣是構成人體的常量元素,是人體內重要的陽離子。鈣,在人體中很重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鈣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啟動和調節劑。由於缺鈣,人體處於鈣失平衡狀態,造成血鈣水平下降。可造成骨骼發育不良,而引起種種臨床表現。因此補充鈣攝入量,維持鈣平衡很重要,不容忽視。

足部按摩能調節人體功能,調動各髒腑的潛力,加強人體自我修複、防衛能力,維持鈣平衡,預防因缺鈣而引發的種種病症。

配方①腎、輸尿管、膀胱;②胃、十二指腸、小腸、腹腔神經叢;③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肝、腎。治法:用輕度手法刺激①組反射區各5~10次,約5分鍾;用中等力度手法刺激②組反射區各10~15次,約15分鍾;以重度手法刺激③組反射區各15~20次,約15分鍾。按摩時患者有酸痛麻脹感為度。附記:引自《家庭常見病症足部按摩療法》。按摩後應以熱水浸足,並喝溫開水。每日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患者足浴後,仍應按摩雙足湧泉穴(即腎反射區),以加強足部按摩的療效。在補鈣的同時,應加強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做操、跑步、保持一定的日曬,不吸煙、不偏食等,以防止鈣失衡,強身健骨。

(三)疲勞

疲勞是一種主觀不適感覺。疲勞一般分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病理性疲勞是因病而致,故一般隻要疾病痊愈,疲勞也隨之消失;生理性疲勞,往往是過度運動後,或過度勞累後所產生的。一般輕度疲勞,隻要注意勞逸結合,多可不藥自愈;甚則,尤其連續疲勞之積累,可能導致“積勞成疾”之病。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競爭世界,競爭與風險並存,為了求得發展,奪取勝利,人們都在集中精力去拚搏、去奮鬥。此時工作、思想(精神)、生活壓力較大;事業與家庭壓力交替一起,由此而致多種疲勞,若不及時恢複疲勞,將可成“萬病之源”。

足部按摩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機體恢複疲勞。足部按摩不僅能迅速使肌肉關節恢複疲勞,還能使肌體神經係統興奮抑製過程平衡,加強血液循環,解除心身疲勞。

配方①腎、輸尿管、膀胱;②胃、胰、十二指腸、小腸、頸椎、腰椎、骶骨、尾骨、膝、肘、肩胛骨、肋骨;③大腦(頭部)、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腦垂體、生殖腺(睾丸或卵巢)、腎上腺、甲狀腺。治法:用中等力度手法刺激①組反射區各5次,約5分鍾;用中、重度手法刺激②組反射區各5~10次,約30分鍾;用重度手法刺激③組反射區各10次,約20分鍾。按摩時以患者有寒涼痛感為度。附記:引自《家庭常見病症足部按摩療法》、按摩後以熱水浸足,並喝鹽開水。每日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同時要注意合理安排飲食,多食含高蛋白、高營養食物;注意起居有節、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和勞動,不要過累,即所謂“常飽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有益於身體。

(四)抗衰老

衰老是人進入老年期的先兆,或因長期操勞過度、事壓心頭、憂心忡忡,而致齡未到老人先衰,即所謂“未老早衰”。因此延緩衰老,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重要一環。經常按摩足部反射區,有助於抗衰老、強體魄,使人青春常在,益壽延年。

配方①腹腔神經叢、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②腦垂體、脾、肺、胃、小腸、前列腺、生殖腺(睾丸或卵巢)、胸部淋巴結、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治法:用中等力度手法刺激①組反射區各1~3分鍾,約10分鍾;用中、重度手法刺激②組反射區各2~5分鍾,約25分鍾。按摩時患者以有得氣感為度。附記:引自《足部療法治百病》。按摩後患者應以熱水浸足,並喝溫開水。每日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同時要注意心胸開達、心情舒暢、遇事想得開、看得遠。要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節,增加營養,適當活動,也有助於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