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內傷久咳宜炙用。
18.桑 白 皮
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經。
【功效主治】①瀉肺平喘。本品性寒入肺經,能瀉肺火兼瀉肺中水氣而平喘。用於肺熱咳喘等。常配地骨皮同用。②利水消腫。本品能清降肺氣,通調水道而利水。用於水腫,如風水、皮水等。如全身水腫,麵目肌膚水腫,脹滿喘急,小便不利者用之,常配茯苓皮、大腹皮等,如五皮飲。此外,本品還有止血清肝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陽、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症。
【用法用量】煎服,5~15g。瀉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虛咳嗽宜蜜炙用。
19.麥 冬
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肺、胃、心經。
【功效主治】①養陰潤肺。本品能養陰、清熱、潤燥。用於肺陰不足,而有燥熱的幹咳痰黏、勞熱咳嗽等。②益胃生津。用於胃陰虛或熱傷胃陰,口渴咽幹,大便燥結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20.射 幹
為鳶尾科植物射幹的幹燥根莖。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經。
【功效主治】①清熱解毒,利咽。本品苦寒瀉降,主入肺經,清瀉肺火,利咽消腫,為治療咽喉腫痛常用之品。②消痰平喘。本品降氣消痰,以止咳平喘,隨配伍不同可用於肺熱喘咳(配伍桑白皮、桔梗、馬兜鈴等)及寒痰咳喘(配伍麻黃、細辛、半夏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項】本品苦寒,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婦忌用或慎服。
21.瓜 蔞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和雙邊栝樓的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①清熱化痰。本品有清肺化痰之功。用於痰熱咳喘。單以本品治小兒膈熱,咳嗽痰喘,久延不愈者,如《宣明論》之潤肺散;臨床常配知母、浙貝母等同用。②寬胸散結。本品既能清化痰熱,又能寬胸散結。用治胸痹、結胸等。且本品能消腫散結。用於肺癰、腸癰、乳癰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蔞10~20g,瓜蔞皮6~12g,瓜蔞仁10~15g,打碎入煎。
【注意事項】本品甘寒而滑,脾虛便溏及濕痰、寒痰者忌用。反烏頭。
22.葶 藶 子
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苦、辛,大寒。歸肺、膀胱經。
【功效主治】①瀉肺平喘。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熱,專瀉肺中水飲及痰火而平喘咳。用於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臥之證。常佐大棗以緩其性,如《金匱要略》之葶藶大棗瀉肺湯。臨床亦常配紫蘇子、桑白皮、杏仁等藥以瀉肺平喘。②利水消腫。本品泄肺氣之壅閉而通調水道,利水消腫。用於水腫、懸飲、胸腔積液、腹水、小便不利等。此外,現代臨床有單以本品研末服,或配以生脈散、參附湯等同用,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見水腫喘滿者,有較好療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