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藥膳療法2(3 / 3)

【功能與主治】經研究發現玉竹的作用與劑量有關,具有輔助性調節血壓和血糖作用;南沙參有祛痰、強心和抗真菌作用。用於糖尿病肺胃陰虛,症見咽幹少津、口渴多飲、燥咳無痰、消穀善饑、大便燥結、虛癆久咳、驚悸怔忡、自汗不眠者。

蟲草燉鱉

【原料】冬蟲夏草9枚,鱉1隻(約500克),薑15克,蔥15克,蒜15克,花椒10粒。

【烹飪】①將冬蟲夏草用清水洗淨;②活鱉用清水洗淨,放入鍋內加清水,加鍋蓋蓋嚴,小火加熱至50℃左右維持5分鍾,使鱉排盡大小便,再次用溫水將鱉洗刷幹淨,清水衝淋後,將其放沸水鍋內燙死,去內髒,洗淨瀝幹;③油鍋燒熱,將薑片、蒜片煸炒幾下,下鱉和蟲草,注入清水將鱉淹沒,加入蔥、花椒,蓋上鍋蓋,大火燒沸,小火燉至爛熟,起鍋前用少許味精和食鹽調味。

【熱量】2200千焦(526千卡)。

【功效】益腎養陰,滋陰涼血,補虛損,益精氣。

【用法】趁熱食用,分3天服完。

【營養成分】500克鱉的可食部分約占220克,含蛋白質86.5克,脂肪20克,鈣60毫克,磷47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B13.1毫克,維生素B21.85毫克,維生素C18.5毫克。冬蟲夏草含有“適應原”樣活性物質、蟲草素;亦含有脂肪、粗蛋白、粗纖維、糖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占13%,不飽和脂肪酸占82.2%。

【功能與主治】冬蟲夏草含有“適應原”樣物質和冬蟲夏草素,是一種淡黃色結晶粉末,在試管內能抑製鏈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豬出血性敗血症杆菌及葡萄球菌生長。用於糖尿病腎虧陰虛,症見口幹舌燥、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清長、骨蒸癆熱、痰飲喘嗽、陽痿遺精、病後久虛不複者。

參芪魚頭湯

【原料】北沙參30克,黃芪30克,鰱魚頭約500克,南豆腐200克,薑30克,大蒜30克,蔥30克,醬油20克,食鹽5克,花椒10粒,胡椒粉1克,味精0.5克。

【烹飪】①將沙參用清水洗淨、瀝幹;黃芪用清水洗淨,橫切成0.1~0.2厘米厚的薄圓片,用紗布包好紮緊。②南豆腐切成2寸長方條。③鰱魚頭去鰓、鱗和內髒,清水洗淨、瀝幹。④油鍋熱後將薑片、蒜片、蔥段煸炒香,加適量肉骨湯,下北沙參、黃芪紗布袋、魚頭、胡椒、花椒,使肉骨湯剛好淹沒魚和藥麵。大火燒沸,小火熬至北沙參爛熟,出鍋前撈出黃芪紗布袋並棄藥渣,最後加鹽和味精調味。

【熱量】1870千焦(447千卡)。

【功效】養陰和胃,清肺固表、健脾利濕。

【用法】趁熱佐餐食用。

【營養成分】500克鰱魚頭可食部分約120克,含蛋白質58.3克,脂肪10.2克,鈣252毫克,磷600毫克,鐵9.6毫克,維生素A2 568.6單位,維生素B10.3毫克,維生素B20.9毫克,煙酸5.7毫克。南豆腐200克含蛋白質9.4克,脂肪2.6克,糖類5.6克,鈣480毫克,磷128毫克,鐵2.8毫克,維生素1.4毫克,維生素B10.12毫克,煙酸0.02毫克,維生素B20.06毫克。北沙參含生物堿;黃芪含有糖類、數種氨基酸、苦味素、膽堿、甜菜堿、葉酸、二甲氧異黃烷、熊竹素、皂苷等。

【功能與主治】用於糖尿病陰虛胃弱,症見口幹舌燥、胃脘脹滿、形體消瘦、小便頻數、大便幹燥、脾胃虛弱、納少無力、肺熱燥咳、虛癆久嗽、口渴咽幹、內傷勞倦者。

四珍牛蹄筋湯

【原料】靈芝15克,黃精10克,黨參10克,地黃10克,牛蹄筋100克,生薑片15克,蒜片15克,蔥節15克,胡椒粉1克,花椒10粒,鹽2克,味精1克。

【烹飪】①將牛蹄筋洗淨(幹品預先用水發漲),切成0.5厘米薄片。②將四味中藥分別洗淨,裝入紗布袋,紮緊袋口。③將牛蹄筋、紗布藥袋共入沙鍋,加入薑片、蒜片、蔥節、花椒、胡椒粉,注入清水淹過藥紗布袋麵,大火燒沸,小火煨至爛熟,加入鹽和味精調味。將蹄筋片置於大碗中央,將袋中四味中藥均勻擺放於蹄筋的周圍,小心注入湯汁。

【熱量】516千焦(123.5千卡)。

【功效】益氣養血,補益精髓,強筋健骨。

【用法】佐餐食用,吃蹄筋和藥,飲湯。

【營養成分】100克牛蹄筋中含水分69克,蛋白質30.2克,脂肪0.2克,灰分0.2克。靈芝含麥角甾醇、有機酸、氨基葡萄糖、多糖類、生物堿、內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質和多種酶。黃精含多種有機酸,如吖丁啶羧酸、天冬氨酸、高絲氨酸、二氨丁酸及洋地黃糖苷、多種蒽醌類化合物。黨參含皂苷、生物堿、糖類等。地黃含β-穀甾醇、甘露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地黃素、生物堿、脂肪酸、糖類、精氨酸、γ-丁氨酸等。

【功能與主治】用於糖尿病氣血兩虛,精髓虧虛,症見神疲乏力、麵色少華、心煩多飲、腰膝酸軟及胃脾虛弱者。

雞參湯燒平菇

【原料】雞湯1000克,北沙參50克,平菇500克,生曬參10克,蒜片20克,胡椒粉2克,鹽3克,水澱(豆)粉20克。

【烹飪】①將北沙參、生曬參用涼清水洗淨後放入盛雞湯的沙鍋中,文火熬爛。②將平菇洗淨撕成片。③燒鍋置中火,放入蒜片、平菇,加入雞參湯、鹽、胡椒粉,燒至平菇熟後,用水澱(豆)粉勾薄芡,盛入大碗中。特點是平菇色澤潔白,鮮味清香,細嫩爽口。

【熱量】約628千焦(150千卡)。

【功效】北沙參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生曬參滋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蘑菇悅神理氣;益腸胃。現代藥理實驗顯示,蘑菇有抗菌、抑菌和降低血糖作用;生曬參係鮮參洗淨,日曬1天後,再用硫黃熏過曬幹而成,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對神經、內分泌、循環、代謝係統有多種正效應“適應原”樣作用;北沙參有解熱和強心作用。

【營養成分】此肴含蛋白質約18克,脂肪3克,糖類14克,鈣45毫克,磷38毫克,鐵8毫克,維生素B10.55毫克,維生素B10.8毫克,煙酸17毫克,維生素C 20毫克。北沙參含有生物堿、澱粉、珊瑚菜素等。生曬參含人參皂苷(人參二醇、人參三醇等)、人參倍半萜烯、人參酸、齊墩果酸等。

【功能與主治】適用於糖尿病氣陰兩虛,症見口幹舌燥、心煩多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小便頻數者。

鯽魚黃芪湯

【原料】鯽魚500克,黃芪50克,雞湯500克,料酒50克,蔥段50克,水發玉蘭片50克,薑片50片,番茄片50克,醬油25克,鹽1克,胡椒粉2克。

【烹飪】①將黃芪用清水洗淨,橫切成薄片後加入雞湯500ml中,文火熬1小時,棄黃芪片,留雞湯燉魚用。②將兩尾各約250克的鯽魚宰殺後去鰓、鱗、內髒,洗淨,用刀在魚的兩肋麵劃口數條,用料酒、鹽、薑片、蔥段、醬油等碼味20分鍾。③將備用的黃芪雞湯燒開,加入水發玉蘭片、味精及番茄片和剩餘佐料,煮沸後加入已碼味的兩尾鯽魚,加蓋煮沸5分鍾。此菜色澤淡雅,肉質細嫩,味鮮清香,食補治療皆宜。

【熱量】1368千焦(327千卡)。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利濕,利尿消腫。現代研究顯示有增強免疫功能、利尿固腎、強心降壓、輔助降血糖作用。

【營養成分】兩尾共500克鯽魚的可食部分約300克,含蛋白質39克,脂肪(含雞湯)約5克,糖類1克,鈣162克,磷609毫克,鐵7.5毫克,維生素B10.18毫克,維生素B20.21毫克,煙酸7.2毫克,維生素A 150單位。黃芪(亦稱黃耆)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數種氨基酸、苦味素、膽堿、甜菜堿、葉酸、熊竹素、亞油酸、亞麻酸、黃芪皂苷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

【功能與主治】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有增強免疫調節作用,能利尿且減少尿蛋白,能擴張血管、降血壓,輔助降血糖和強壯等多種功能。可治療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脫;脾胃虛弱、納少無力、消渴飲水等症。

地黃肉片

【原料】地黃50克,豬瘦肉100克,混合油50克,青香蔥10克,薑片10克,蒜片25克,泡辣椒2根,精鹽1克,醬油20克,水澱(豆)粉50克。味精1克。

【烹飪】①地黃用清水洗淨後用開水發漲,切成薄片(發地黃用水適量,不宜過多),水煎沸5分鍾(可用發漲用水的澄清液)備用。②豬瘦肉切成薄片,用少許醬油、鹽、水澱(豆)粉拌勻,另將鹽、醬油、味精、水澱(豆)粉調成薄汁;蔥、泡辣椒切成馬耳朵形小節段。③炒鍋置旺火上,放入混合油燒至七成熱時,下肉片炒散,發白後依次加入地黃片、薑、蒜、蔥、泡辣椒,合炒至熟,最後烹入薄汁,收濃。

【熱量】1381千焦(330千卡)。

【功效】滋陰養血,潤燥消渴。有輔助降血糖和利尿作用;還有潤腸胃、生精液、養肌體、澤皮膚,保護肝髒,防止肝糖原減少等作用。

【用法】趁熱佐餐食用。

【營養成分】100克豬瘦肉含蛋白質16.7克,脂肪28.8克,鈣11毫克,磷177毫克,鐵2.4毫克。地黃主要含β-穀甾醇與甘露醇,還有少量豆甾醇、微量的油甾醇,以及地黃素、生物堿、脂肪酸、葡萄酸、水蘇糖、精氨酸、γ-丁氨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

【功能與主治】用於治療熱病傷、消渴羸瘦、陰虛發熱、陰傷便秘及各種出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