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中主要含葡萄糖、果糖,其含糖量為4%~20%,如西瓜含糖量低,大棗、香蕉含糖量高。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鉀)及果膠。果膠能降低葡萄糖及脂肪的吸收,果糖在體內代謝不需要胰島素;所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對人體有益處。然而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有些水果和蘋果的升糖指數高,水果中所含糖類主要為單糖,吸收快,很容易升高血糖。故有些專家不主張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尤其是飯後吃水果會使血糖峰值更高,對降低血糖水平極為不利。水果所提供的膳食纖維(果膠)、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可由其他食物提供。筆者認為,隻要血糖控製良好,可在兩餐之間吃點水果,從小量開始,有條件的患者,在吃水果前後監測血糖,根據血糖值高低調節水果用量,一般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進食水果時應適當減少主食量。
4.維持正常體重。
5.有高膽固醇血症者,應禁食或少食禽蛋、肥肉及其他高脂食品。
6.有腎病者,應采用低鹽飲食和優質低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飲食。
7.細嚼慢咽(爭取每口咀嚼50下)。
8.不吃芳香、辛、燥、辣、助火生熱的飲食。
9.禁止飲酒、吸煙。
10.少食多餐,主食定量,控製米、麵、菜、水果等,控製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每日每餐攝入量。
11.在合理膳食的同時,應根據需要,配合藥物療法、體育鍛煉、血糖自我監測、心理健康和健康科普教育及親屬熱情關懷。
三、飲食治療的基本方法
(一)飲食計劃
飲食計劃是糖尿病飲食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糖尿病飲食計劃,指製定一天的飲食安排。計劃中應考慮到食物的品種和每餐的分配量,選擇有益於健康的食物構成。飲食計劃應能保持較理想的體重,更好地控製血糖水平,更好地控製血脂(膽固醇、三酰甘油),更有效地利用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島素,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1.飲食計劃總體要求
(1)為了使所用藥物奏效,糖尿病患者應遵守規則,要規定就餐時間,不得誤餐、漏餐。
(2)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以獲得所需的全麵的營養素,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等。
(3)少吃高脂食物。高脂食物和其他食物相比,能提高更多的熱量,但營養價值低,而且會使機體內血脂水平升高,加重糖尿病症狀。
(4)限製含糖量高(如味甜或澱粉多)的食物,以便更好地控製血糖水平。
(5)食用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或粗糧,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緩解脹氣、腹部不適等症狀。
(6)應控製食鹽攝入量。低鹽(淡味)飲食有助於更好地控製血壓。
(7)了解更多的有關食物組成的知識,以及這些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8)保持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進食量過少和運動量過大,都會使血糖下降過低。根據血糖水平監測,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及用法。
2.每日總熱量估計達到和保持理想體重所需要熱量,就是決定機體每日所應攝取的食物量。熱量是一種單位,用來表示食物的能量值。食物中糖類(澱粉和糖)、蛋白質、脂肪和酒都能提供熱量。機體對熱能的需要量,是由年齡、活動量、性別、體重等所決定的。在有經驗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一天中所需的熱量可測算或估計出具體值。
(二)飲食熱量分配
中國人所需熱量的65%~80%來自糖類。而糖尿病患者飲食中含糖量必須加以限製,隻能占總熱量的55%~65%。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謝紊亂,未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常有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三酰甘油(也稱甘油三酯,TG)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若脂肪攝入的種類和數量不當,往往使血脂更高,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並發症。脂肪需要量應占總熱量的20%~30%。所攝入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飽和脂肪酸應少於10%。蛋白質攝入過多對糖尿病患者並無益處。糖尿病伴腎病患者更須限製蛋白質的攝入,其蛋白質攝入量占總熱量的10%~15%為好。
人體所需總熱量,由基礎代謝、體力勞動和食物在吸收消化代謝過程所需熱量三部分組成。每日攝取食物所提供的熱量不足,身體將消耗組織中儲存的蛋白質、脂肪、肝糖原等以提供熱量,日久體重下降,日漸消瘦。反之,若膳食中熱量超過身體需要,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蛋白和糖原而儲存於體內,使體重增加。
(三)營養素與均衡營養
人類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保證生長發育和從事各種活動的需要,必須從膳食中攝入一定數量的各種營養素,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這就是所謂的營養需要量。低於這個數量,將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供給量,是在正常生理需要的基礎上,作為保證人體健康的膳食數量標準。這個標準不僅是設計和評價膳食質量的依據,而且也是國家和地方製定發展食品經濟計劃,指導食品加工的依據。每個國家都根據各自的膳食特點,製定自己國家營養素供給量。
營養素包括糖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
1.糖類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控製糖類攝入量,是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的關鍵。由於降血糖藥的開發和創新,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糖類攝入量占總熱量的50%~65%。1克糖類的產熱量為16.74千焦(4千卡),原則上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病情、活動耗能等因素製定糖類的攝入量,但不能過低。飲食中糖類太少,患者饑餓難忍。在合理控製熱量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糖類進食量。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有一定作用。但增加食物中糖類的含量,應適當減少脂肪或蛋白質的攝入量,以保持總熱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