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高俅論書(2 / 2)

話到此處,且打個岔。卻說童貫因病請歸,奏折入朝,道君準旨。是日,禦批已罷,道君道:“水窪草寇,時常驚動州府,似此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與寡人分憂?”高俅出班奏道:“微臣不才,願效犬馬之勞。”徽宗稱善,令取錦袍金甲,賜與高俅,擇吉日出師。不數日,高俅起十路人馬,浩蕩前來。孰料到得半途,聖旨頻傳,分師擊遼。高俅無奈,依從調度,隻挈了十餘貼身,數千衛士,望濟州而來。到得濟州,與張叔夜促膝夜談,整整一宵。翌日一早,望金沙灘畔去了。童貫遠出迎迓,廝見罷,換了度牒公文,領五路人馬去了。其時,官寨不過六七萬人,童貫去後,淨餘萬餘人馬在營。為是故,高俅一籌莫展,唯有使使詐,添添爐灶,虛張些聲勢。

卻說高俅帳內,牙將極多,當中兩人最了得,一個喚作黨世英,一個喚作黨世雄。弟兄二人,現做統製官,俱有萬夫不當之勇,深得高俅信賴。另外一人,喚作牛邦喜,一介步軍校尉,也是高俅心腹。此三人,衝鋒陷陣,不甘人後,後文自有細表。

言歸正傳。再說高俅與聞煥章論兵,一番話畢,主意定了。當下一邊聯絡梁山,隻說準和,歇戰十日,靜待聖旨到來。一邊申奏朝廷,請求敕令。不二日,因怕對岸起疑,又釋了石勇,好生款待一番,虛文假意,送過江去不提。

卻說十日既過,敕令如期到來。高俅大喜,急忙修書一封,著軍校送過對岸,約定來日進山頒旨。豈料吳用不允,三番四次,隻推在山下設案接旨。高俅正中下懷,佯作不甚情願,又一番說話。修書過去,猶如泥入大海,任你怎說,吳用隻是不允。

原來,吳用多疑,因怕高俅使計,是以拒而不入。柴進道:“軍師不許官軍入寨?”吳用道:“高俅奉旨招安,其果如何,殊是難料。似上一遭,我等雖殺百餘大內,一戰下來,也自傷痕累累了,兄弟披傷,士卒離散,威勢打折了。”盧俊義道:“怕他何來?上回他來百餘人,我等料理得了;如今再來百餘人,一般送他入酆都城!”吳用道:“不然。上把我等人多勢壯,孩兒又多,不可同曰而語。目今我等人丁凋零了,陣亡兄弟近十,士卒近無,是不同也。又者,大敵懸而不決,難保兄弟們不生異心,重蹈高布覆轍。有道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到頭來,能否普眾一心,玄而又玄了!”柴進歎道:“既如此,盡依軍師便是。”吳用道:“山下擺案,好處良多。此番招安,事諧最好。事不諧時,少不得一番惡戰。果如斯,戰在我地,則我占地利。官軍越江而來,兵刃相見時,勢必絕江而戰。到那時,官軍處在劣勢,我要取他,易如反掌矣。”柴進微微稱善。

越日,陽光普照。早膳罷,柴進眼皮劇跳,心下不豫,遂到婆婆麵前,請安罷,道:“嫲嫲,一早眼肉直跳,不知何故?”玄婆婆道:“喜事臨門,眼肉豈能不跳?”柴進道:“此一跳,非比尋常,端的是心驚肉跳,預兆不祥。”婆婆道:“胡說!你且及早領人下山,萬般小心,好去好來。招撫事成最好,莫忘了自家血統,假些時日,喘一喘息。招撫不成,也須攜眾手足同歸,不可或缺。”高布隻是笑。婆婆白了一眼,嗔道:“賣甚麼笑?一副輕薄嘴臉!”高布更笑。

婆婆道:“我兒,你下山時,須得帶上這個俗物,免得高俅生疑。”說罷,指住高布。高布道:“不單止我,更要帶上劉夢龍等人。”柴進道:“長日忙碌,多時未與你提及,楊廣劉夢龍已然戰死,畢勝也自刎死了。”高布不信,道:“隻是瘋話?那三人身手不錯,怎到得一戰便死?”柴進長歎,道:“當夜我安頓了你,出得門去勸降,他隻不予理睬,死命廝殺。”高布道:“那高大黑衣人如何?”柴進道:“當時火起,黑衣人趁亂逃開了,不知去向。”高布鬆一口氣。婆婆道:“我兒,休要磨嘴,早去早回。”柴進稱是。婆婆道:“打開手銬腳鐐,分開老身,由俗物自去。”高布道:“你不去時,我也不去。”婆婆大喝。高布道:“你若要複辟大周,我願助你。你若要順從大宋,我也助你。你向東時,我也向東,你向西時,我也向西。”婆婆喝道:“閉你的臭嘴!”高布吐吐舌,笑一笑,不再聲張。

柴進掏出鐵匙,開了鐐銬。婆婆先脫出身來,擒了高布。高布不加動彈,任他鎖牢了。柴進遂別了婆婆,牽了高布,引將眾人,望南山門來。高布戀戀不舍,頻頻回頭。看大牢時,婆婆倚在門框,神色好生迷離。高布覷真切了,心下大覺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