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曾鬆吟曾紹裘治頑固型汗證經驗.中醫雜誌,1994,35(10):588]
(萬力生邱靜宇黃慧芳)
第九節夜啼
小兒若白天能安靜入睡,入夜則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稱為夜啼。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兒。本節主要論述嬰兒夜間不明原因的反複啼哭。由於傷乳、發熱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應當審因論治,不屬於本證範圍。
一、診療思維
(一)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導致夜啼的常見病因。由於孕母素體虛寒、恣食生冷,胎稟不足,脾寒內生。或因護理不當,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陽不振,以致寒邪內侵,凝滯氣機,不通則痛,因痛而啼。由於夜間屬陰,脾為至陰,陰盛則脾寒愈甚,寒滯氣機,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若孕母脾氣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過服溫熱藥物,蘊蓄之熱遺於胎兒;出生後將養過溫,受火熱之氣熏灼,均令體內積熱,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由於心火過亢,陰不能製陽,故夜間不寐而啼哭不寧;徹夜啼哭之後,陽氣耗損而日間精神不振,故白天入寐;夜間心火複亢,故入夜又啼。周而複始,循環不已。
心藏神而主驚,小兒神氣怯弱,智慧未充,若見異常之物,或聞特異聲響,常致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誌,致使心神不寧,神誌不安,寐中驚惕,因驚而啼。
總之,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熱、驚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機。
胎養失宜→寒則痛而啼
喂哺不當→熱則煩而啼
調護失宜→驚則神不安而啼夜蹄脾寒氣滯
心經積熱
驚恐傷神
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診斷思維
1.辨病思維
(1)診斷要點:嬰兒難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而白天如常。臨證必須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檢查身體,必要時輔以有關實驗室檢查,排除外感發熱、口瘡、腸套疊、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貽誤患兒病情。
(2)鑒別診斷:與不適、拗哭相鑒別。小兒夜間若哺食不足或過食,尿布潮濕未及時更換,環境及衣被過冷或過熱,繈褓中夾有硬件異物等,均可引起嬰兒不適而啼哭,采取相應措施後則嬰兒啼哭即止。有些嬰兒因不良習慣而致夜間拗哭,如夜間開燈而寐之拗哭,搖籃中搖擺方寐、懷抱方寐、邊走邊拍方寐的習慣等,注意糾正不良習慣後啼哭可以停止。
2.辨證思維辨證重在辨別輕重緩急,寒熱虛實。確認夜啼無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熱、驚恐辨治。虛實寒熱的辨別要以哭聲的強弱、持續時間、兼症的屬性來辨別。哭聲響亮而長為實,哭聲低弱而短為虛;哭聲綿長、時緩時急為寒,哭聲清揚、延續不休為熱,哭聲驚怖、驟然發作為驚。嬰兒夜啼以實證為多,虛證較少。辨證要與辨病相結合,不可將他病引起的啼哭誤作夜啼,延誤病情。
(三)治則思維
因脾寒氣滯者,治以溫脾行氣;因心經積熱者,治以清心導赤;因驚恐傷神者,治以鎮驚安神。
(四)辨證論治
1.脾寒氣滯
【證候】啼哭時哭聲低弱,時哭時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溫,吮乳無力,胃納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較清,麵色青白,唇色淡紅,舌苔薄白,指紋多淡紅。
【辨證】本證多見於脾陽虛體質者,受寒受冷後,寒凝氣滯而致。以夜啼伴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大便溏薄,小便較清,麵色青白等虛寒內盛證象為辨證要點。
【治法】溫脾散寒,行氣止痛。
【主方】烏藥散合勻氣散加減。
【處方舉例】烏藥5g,高良薑3g,炮薑1g,砂仁3g,陳皮3g,木香3g,香附3g,白芍5g,桔梗5g,甘草3g。(以6月齡為例)
2心經積熱
【證候】啼哭時哭聲較響,見燈尤甚,哭時麵赤唇紅,煩躁不寧,身腹俱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薄黃,指紋多紫。
【辨證】本證為先天稟受或後天素體蘊熱,心有積熱,擾亂神明所致。以哭聲響亮,延聲不休,麵赤唇紅為特征。
【治法】清心導赤,瀉火安神。
【主方】導赤散加減。
【處方舉例】生地黃5g,竹葉5g,通草3g,甘草梢3g,燈心草2g。(以6月齡為例)
3驚恐傷神
【證候】夜間突然啼哭,似見異物狀,神情不安,時作驚惕,緊偎母懷,麵色乍青乍白,哭聲時高時低,時急時緩,舌苔正常,脈數,指紋色紫。
【辨證】本證因小兒心神怯弱,暴受驚恐所致。症見睡中突然啼哭,哭聲不已,神情不安,時作驚惕,舌苔多無異常變化,脈來急數。
【治法】定驚安神,補氣養心。
【主方】遠誌丸加減。
【處方舉例】遠誌5g,石菖蒲5g,茯神5g,龍齒10g,人參3g。(以6月齡為例)
(五)病程觀察
1.在脾寒氣滯證型中,大便溏薄加黨參5g,白術5g,茯苓5g,健脾益氣;時有驚惕加蟬蛻3g,鉤藤5g,祛風鎮驚;哭聲微弱,胎稟怯弱,形體羸瘦者,可酌用附子理中湯治之,以溫壯元陽。
2.在心經積熱證型中,大便秘結而煩躁不安者,加生大黃5g,以瀉火除煩;腹部脹滿而乳食不化者,加麥芽5g,萊菔子3g,焦山楂5g,以消食導滯;熱盛煩鬧者加黃連1g,梔子3g,以瀉火除煩。
3.在驚恐傷神證型中,睡中時時驚惕者,加鉤藤5g,菊花5g,以息風鎮驚;喉有痰鳴,加僵蠶5g,鬱金5g,化痰安神,也可用琥珀抱龍丸以安神化痰。
(六)預後轉歸
此病一般預後良好,隨著年齡增長及合理調治可以恢複正常,但可嚴重影響母嬰的正常生活。
(七)預防與調護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勿衣被過暖。
2.孕婦及乳母不可過食寒涼及辛辣熱性食物。勿受驚嚇。
3.不要將嬰兒抱在懷中睡眠,不通宵開啟燈具,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4.注意保持周圍環境安靜祥和,檢查衣服被褥有無異物,以免刺傷皮膚。
5.嬰兒啼哭不止,要注意尋找原因,若能除外饑餓、過飽、悶熱、寒冷、蟲咬、尿布浸漬、衣被刺激等,則要進一步做係統檢查,以盡早明確診斷。
(八)療效評定
1治愈啼哭休止,夜寐正常。
2好轉入夜啼哭次數減少,程度減輕,稍哄即止。
3未愈夜啼如前,未能休止。
二、名家醫案
王烈醫案——心熱
周某,女,16天。
【初診日期】1980年9月11日。
【主訴】原因不明啼哭8天。
【現病史】夜間啼哭不安,每於熄燈之後不久則啼哭,短者10餘分鍾,長者1小時不止,開燈又安,曆夜如此,白晝則安靜入睡,大便稍稀,小便黃。經用偏方治療無效而來診。患兒足月順產,第一胎。母乳喂養。
【查體】患兒一般狀態好,麵色紅潤,唇幹紅,山根青,心肺、腹部均未檢出異常征象。四肢活動正常。舌質紅,舌苔白厚,脈數有力,指紋青。
【診斷】中醫:夜啼。
【辨證】心熱。
【治法】清心導赤,佐以安神。
【方藥】黃連05g,黃芩2g,生地黃3g,竹葉3g,燈心草2g,白木通1g,蟬蛻2g。水煎服。連服4天,夜間不啼,安靜入睡。前方去黃連、黃芩,加白芍2g,龍骨3g,牡蠣3g。治療1周未見反複,臨證獲愈。
[選自王烈.嬰童病案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8]
(萬力生邱靜宇黃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