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清熱瀉火,化痰寧心,開竅安神。
【主方】黃連溫膽湯加減。
【處方舉例】黃連5g,法半夏10g,陳皮3g,竹茹10g,枳實5g,茯苓10g,鬱金6g,遠誌10g,石菖蒲10g,甘草3g。(以7歲為例)
(五)病程觀察
1.在肝腎陰虛證型中,夜寐不寧者,加酸棗仁10g,五味子5g,以養心安神;盜汗者加浮小麥15g,煆牡蠣15g,以斂汗固澀;易怒急躁者加石決明15g,鉤藤15g,以平肝潛陽;遺尿者加益智仁10g,烏藥10g,桑螵蛸10g,以益腎固澀。
2.在心脾氣虛證型中,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10g,龍骨15g,以養心斂神;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10g以養血安神;記憶力差,動作笨拙,苔厚膩者,加法半夏10g,陳皮6g,石菖蒲10g化痰開竅;納差加穀芽15g,麥芽15g開胃消滯。
3.在痰火擾心證型中,熱甚於痰,見煩躁易怒、尿赤便燥者,加梔子5g,淡竹葉10g,鉤藤10g以清熱瀉火;喉中痰鳴較重者,加天竺黃10g,膽南星10g,白僵蠶以清熱化痰。
(六)預後轉歸
本病預後取決於症狀的嚴重度、類型、共病程度、學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社會因素。大多數病例隨年齡增長,症狀消失,轉歸良好;少數病例症狀持續至成年,或學業、工作失敗,或發展為品行障礙及人格障礙等。早期給予綜合性幹預者預後則較好。
(七)預防與調護
1.孕婦應保持心情愉快,營養均衡,禁煙酒,慎用藥物,避免早產、難產及新生兒窒息。
2.注意防止小兒腦外傷、中毒及中樞神經係統感染。
3.保證兒童有規律性的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4.關心體諒患兒,對其行為及學習進行耐心的幫助與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責罵不體罰,稍有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
5.訓練患兒有規律地生活,起床、吃飯、學習等都要形成規律,不要過於遷就。加強管理,及時疏導,防止攻擊性、破壞性及危險性行為發生。
6.保證患兒營養,補充蛋白質、水果及新鮮蔬菜,避免食用有興奮性和刺激性的飲料和食物。
(八)療效評定
1治愈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情緒較穩定,學習成績基本達到同年齡兒童水平。
2好轉動作減少,靜坐時間較長,注意力稍集中,學習成績有所上升。
3未愈症狀與學習成績無明顯變化。
二、名家醫案
1.宋祚民醫案——肝腎陰虛
徐某,男,8歲。
【現病史】患兒四肢時時不自主抖動月餘,同時腹肌不時上下抽動,在受批評、訓斥時症狀加重。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較多,煩躁,易激怒。
【查體】見患兒形體消瘦,舌體瘦小,舌質偏紅,少苔,脈弦細。
【診斷】注意缺陷障礙合並多發性抽動症(中醫:注意缺陷障礙)。
【辨證】肝腎陰虛。
【治法】滋養肝腎,平肝潛陽。
【方藥】生地黃10g,枸杞子10g,女貞子10g,墨旱蓮10g,當歸8g,白芍12g,百合10g,合歡花10g,鉤藤15g,菊花10g,川楝子10g,珍珠母(先煎)15g,生龍骨(先煎)15g,生牡蠣(先煎)15g。
患兒服藥8劑後,諸症大減,自訴有時上課感到頭暈不清,加荷葉10g以升清陽之氣,加雲茯苓15g以健脾滲濕、寧心安神。堅持服藥28劑,家長反映患兒情緒穩定,多動症狀基本消失,上課已基本可以堅持聽講,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繼服前藥。改2日服藥1劑,連服3個月後停藥。1年後追訪,患兒正常,多動症痊愈後未出現反複。
【按語】本證屬於肝腎陰虛,肝失所養,肝鬱氣滯。治療上采用滋養肝腎,平肝潛陽。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方中以枸杞子、生地黃、女貞子、墨旱蓮滋補肝腎;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百合、合歡皮清心安神解鬱;菊花、鉤藤平肝息風;牡丹皮、澤瀉瀉肝腎之虛火;龍骨、牡蠣寧神定誌。
[選自宋祚民,朱莉娜,李建.中醫臨床證治係列講座第16講小兒多動症.中級醫刊,1997,32(4):55]
2.楊思澍醫案——心脾兩虛
張某,男,4歲。
【現病史】好動不閑,注意力分散,性情急躁,每在睡中驚叫,數治無效。
【查體】形體消瘦,麵色無華,多動不安,舌質淡,苔白,脈緩澀。
【診斷】注意缺陷障礙(中醫:注意缺陷障礙)。
【辨證】心脾兩虛。
【治法】養心安神,健脾益氣。
【方藥】養心益脾湯。當歸身15g,柏子仁10g,茯苓10g,浮小麥20g,生龍骨10g,黃連3g,甘草15g。先取3劑,煎湯分服。停5~20天,繼服3劑。服完藥後,食欲尚好,情緒稍安寧。原方加陳皮10g,浙貝母10g,朱砂3g。取3劑,共研細末。每次服6g,每天服2次,白開水送服。藥後情緒穩定,夜睡不驚,注意力較前集中。停藥,囑其注意調節飲食,陶冶情操,以鞏固療效。
【按語】本案辨證屬心脾兩虛,治以養心安神,健脾益氣,宗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之意加減,方用養心益脾湯,主要是通過補益心脾,從而達到養心安神目的。方中當歸身補而不滯,益血安神;柏子仁甘潤,合茯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浮小麥除有養心之功外,又能養脾氣,加強養心安神之功;黃連苦寒,清心除煩,可平熄內熾之火而達安神之功;甘草甘平,和中緩急,同諸藥相伍,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效,所以療效顯著。
[選自楊思澍中國現代名醫驗方薈海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1716]
3.宋祚民醫案——心脾兩虛
何某,男,10歲。
【初診日期】1993年4月。
【現病史】患兒納差,麵色無華,寐少,時有短氣,多動不寧,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校對試驗水平差,二便正常,舌質淡,苔少,脈細。
【診斷】注意缺陷障礙(中醫:注意缺陷障礙)。
【辨證】心脾兩虛,心神不寧。
【治法】補益心脾,寧心定神。
【方藥】黨參8g,白術6g,茯苓20g,黃芪10g,山藥10g,菖蒲10g,遠誌6g,酸棗仁20g,鉤藤10g,夜交藤10g,炙甘草6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生稻芽15g,焦麥芽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
服上藥14劑後,患兒納食明顯增多,麵色好轉,睡眠亦明顯安穩,但上課仍不能認真聽講,精神不集中。上方去焦三仙、夜交藤,加五味子6g,麥冬8g,取生脈散之意,養心斂氣;加珍珠母15g,鎮心安神。再進30劑後,家長反映患兒上課能堅持聽講,回家後能主動完成作業。再查校對試驗水平已在正常範圍。
[宋文芳,等.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宋祚民.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66]
4.倪振華醫案——痰火內擾
翟某,男,9歲。
【現病史】患兒自去年上小學後,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經常搶答,遊戲中缺乏耐心,時有危險性動作發生,且屢教屢犯。今年以來,患兒常有不自主的肩膀短暫抽動。經查腦CT、腦電圖等均無異常。服用呱甲酯(利他林)稍有好轉,但停藥後症狀如舊。診見麵色偏紅,心神不定,手足不安,言語較多,口苦口幹,大便幹結,2~3日一行,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診斷】注意缺陷障礙(中醫:注意缺陷障礙)。
【辨證】痰火內擾。
【治法】清熱瀉火,化痰寧心。
【方藥】方用溫膽湯加減。製半夏、膽南星、茯苓、遠誌各10g,柴胡、鬱金各12g,竹茹、陳皮各6g,甘草3g。5劑後病情好轉,未再出現肢體抽搐,藥已中病,囑加強精神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續進10劑,患兒行為已接近正常,後以原方加減調理月餘而安。
【按語】本案辨證屬痰火內擾,治宜清熱瀉火,化痰寧心。方藥采用溫膽湯加減。方中陳皮、半夏、膽南星燥化濕痰;竹茹清熱化痰;枳實理氣化痰;茯苓、遠誌寧心安神;柴胡、鬱金疏泄肝膽。綜合全方,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可使痰熱消而膽腑和,則諸證自解。
[選自倪振華.小兒多動症從膽論治.浙江中醫雜誌,1998,(7):294]
(萬力生邱靜宇黃慧芳)
第五節抽動穢語綜合征
抽動穢語綜合征又稱多發性抽搐症,臨床以慢性、波動性、多發性運動肌快速抽搐,並伴有不自主發聲和語言障礙為特征。按照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學慢驚風、肝風等範疇,屬於慢性神經精神障礙一類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複的肌肉抽動,如眨眼、點頭、噘嘴、皺眉、聳肩、抬臂、踢腿等。喉肌抽搐時出現輕咳、喊叫,甚至穢語罵人。本病多在兒童時期發病,男孩發病率較女孩約高3倍。85%患兒有輕中度行為異常。約半數患兒可同時伴有注意缺陷障礙。抽動在精神緊張時加重,入睡後消失。患兒智力不受影響。起病在2-15歲,病程持續時間長,可自行緩解或加重。中醫古代文獻中無此病名,但有不少相關論述。屬於中醫慢驚風、抽搐等範疇。
一、診療思維
(一)病因病機分析
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病因是多方麵的,與先天稟賦不足、產傷、窒息、感受外邪、疾病影響、情誌失調等因素有關。多由五誌過極,風痰內蘊而引發。
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與心、脾、腎相關。肝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主疏泄,為風木之髒,主藏血,藏魂,其聲為呼,其變動為握,開竅於目,故肝風妄動之不由主動作,如擠眼、噘嘴、皺眉、搖頭、仰頸、聳肩,以及怪聲穢語等,均與肝病有關。
1.氣鬱化火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誌失調,五髒失和,則氣機不暢,鬱久化火,引動肝風,則見擠眉眨眼、張口噘嘴、搖頭聳肩。氣鬱化火,耗傷陰精,肝血不足,筋脈失養,虛風內動,故伸頭縮腦,肢體顫動。
2.脾虛痰聚稟賦不足或病後失養,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瀦留,聚液成痰。痰氣互結,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則胸悶易怒,脾氣乖戾,喉發怪聲;脾虛肝旺,木亢生風,則見噘嘴搖頭,四肢、腹肌抽動。若痰鬱化火,痰火上擾心神,則見抽動、喊叫,穢語不由自主。
3.陰虛風動素體真陰不足,或熱病傷陰,或肝病及腎,腎陰虛虧,水不涵木,虛風內動,故肢搐頭搖,抽動無力。陰虛則火旺,木火刑金,肺陰受損,金鳴異常,故喉發異聲。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寧,則穢語不斷。
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診斷思維
1.辨病思維
(1)診斷要點
①起病年齡在2-12歲,可有疾病後及情誌失調的誘因或有家族史。
②不自主的眼、麵、頸、肩、腹部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縮,以固定方式重複出現,無節律性。在抽動時,可出現異常的發音,如咯咯聲、咳聲、呻吟聲或粗言穢語。
③病狀呈慢性過程,但病程呈明顯波動性。
④排除某些藥物(如興奮藥)或其他疾病(如舞蹈病或病毒性腦炎)引起者。
⑤實驗室檢查多無特殊異常,腦電圖正常或非特異性異常。智力測試基本正常。
(2)鑒別診斷
①風濕性舞蹈病:6歲以後多見,女孩居多,主要表現為四肢較大幅度的無目的而不規則的舞蹈樣動作,常伴有肌力及肌張力減低,並可見其他風濕熱症狀。
②習慣性抽搐:4-6歲多見。往往隻有一組肌肉抽搐,如眨眼、皺眉、眥牙或咳嗽聲。發病前常有某些誘因,一般病情輕,預後好,但與多發性抽搐症並無嚴格的界限,有些患兒可發展為多發性抽搐症。
③注意缺陷障礙: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製差,動作過多、情緒不穩、衝動任性,伴有學習困難,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為主要臨床特征。
2.辨證思維本病辨證重在辨別虛、實。病之標在風火痰濕,病之本主要在肝、脾、腎三髒不足。臨床往往風火痰濕並存,虛實夾雜。氣鬱化火者,病初多為肝陽上亢,其證麵紅耳赤,急躁易怒,抽動頻繁,舌紅苔黃,屬實證;脾虛痰聚者,其證麵黃體瘦,胸悶咯咳,穢語抽動,舌淡苔白或膩,屬本虛標實證;陰虛風動者,為肝腎不足,其證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抽動無力,舌紅苔少,屬虛證。
(三)治則思維
治療以平肝息風為基本法則。氣鬱化火者,宜清肝瀉火,息風鎮驚;脾虛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息風;陰虛風動者,宜滋陰潛陽,柔肝息風。本病來漸去緩,且易反複,臨床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藥物治療,並可配合針灸、支持性心理治療等。
(四)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