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研究展望]3(2 / 3)

據此,我們認為,在實驗研究方麵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規範動物模型的研究。目前對DN的實驗研究所使用的動物模型,隻符合DN的早期病理改變,與DN的中、晚期病理變化則有一定的距離,由於DN的病程較長,而STZ等誘導的DM大鼠模型長期存活率低,難以形成自然的DN病理改變。另外,中醫理論核心是辨證施治,因此建立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在中醫藥治療DN的實驗研究上具有重大的意義。②嚴格合理的科研設計。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DN的實驗研究必須進行嚴格的科研設計,設立對照組,應認識到本病發病機製的複雜性,以及中醫藥治療途徑的多向性、多靶點性,要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把中醫藥防治與現代醫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③借鑒和吸收現代醫學最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與手段,加強多學科、多途徑、多指標的綜合研究。

三、結語

應該注意的是,既往的臨床研究由於缺少嚴格科研對照,治法的提出不是基於中醫證候學研究的結論,因此帶有某種主觀隨意性。複習現有文獻,目前臨床研究中真正能做到隨機對照者不多,療效評價和安全性評價亦缺少統一的衡量標準,因此,中醫臨床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的可信度會受到質疑,這成為中醫現代化和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障礙。因此,遵從循證醫學的思想,以糖尿病腎病中醫證候學研究為基礎,研究現代醫學指標和中醫辨證的相關性,建立與現代醫學相通的量化的中醫辨證標準和療效評定標準,按照多中心、隨機、對照、盲法原則,開展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腎病的研究,對於科學評價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作用,提高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以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今後的中醫藥研究應嚴格科研設計,遵照循證醫學的原則,結合現代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等理論,使糖尿病腎病的研究再上一個新台階。循證醫學是新興的醫學模式,其基本方法是大範圍和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並對研究結果進行薈萃分析,迅速地從全球範圍內獲得更接近事物本質的客觀證據,以科學的證據指導臨床實踐。但同時尚應避免走到另一個極端,應認識到循證醫學也有其局限性;在臨床實踐中,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學中優秀的文化遺產,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發掘祖國醫學典籍中的寶藏,勤讀書,多臨證,努力學習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術體係,更好地為臨床所用,來指導我們對於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祖國醫學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我們要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和科學方法,辨證地吸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這門古老的醫學煥發年輕的活力,並通過自己的臨證實踐和科學創新,去豐富其學術體係及實質內涵,並利用現有的手段發掘有效的中藥單味藥、方劑和有效單體,用於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同時應發揮眾多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乃至多學科專家學者的集體力量和智慧,為早日統一的糖尿病腎病中醫診斷、療效標準的製訂和疾病辨證治療規律做出貢獻。我們堅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王耀光龐雅君)

參考文獻

1呂仁和,趙進喜,王越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述評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7(2):2

2南征主編消渴腎病(糖尿病腎病)研究長春:吉林科學出版社,2001:3

3李濤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病機淺探新疆中醫藥,2003;21(4):4-5

4劉玉寧糖尿病腎病腎小球硬化症的中醫病機探討新中醫,2003;35(7):8-9

5倪青糖尿病腎病中醫用藥規律分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10(9):77-79

6樸春麗,薑姑,南征從毒損腎絡探討糖尿病腎病炎症發病機製山東中醫雜誌,2004;23(10):582-583

7任全順糖尿病腎病辨治淺析時珍國醫國藥,2004;15(1):29

8吳以嶺主編絡病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73-175

9邱小堂張永傑教授從脾論治糖尿病腎病河南中醫,2005;25(1):26-27

10曲黎,曹廣順瘀血“三證”論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陝西中醫,2003;24(10):944-945

11馬利成,高玉珍,王秀慧糖尿病腎病中醫辨證分型、分期研究進展河北中醫,2003;25(10):797-798

12張瑞彬糖尿病腎病中醫辨治體會河南中醫,2003;23(9):67

13鄧悅,王宏糖尿病腎病從“毒損腎絡”辨治理論體係探要中醫藥學報,2003;31(3):2-3

14白雲靜,孟慶剛糖尿病腎病中醫辨證現代化研究述評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2004;5(12):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