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和彼得被羅馬人殺掉了,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敗,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並借助於羅馬帝國的力量迅速擴大。
在保羅傳教到羅馬不久以後,另外一個名叫彼得的門徒也來到了羅馬,走訪了台伯河畔一個小小的基督徒聚居地。彼得是羅馬帝國的幾個皇帝先後組織的多次對基督徒的大屠殺中無數被殺的犧牲者之一,因為這幾個皇帝開始對這種新的宗教團體的影響懷有恐懼。然而教會得以在襲擊中幸存下來。
三百年以後,羅馬的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經不複存在,而羅馬的基督教主教們把他們的駐地變為全世界的一個宗教首都。
彼得的名字同基督教中心從耶路撒冷移到羅馬這一事實有著密切聯係,但是關於彼得的生平,我們所了解的要比保羅的少得多。
彼得上一次進入我們的視線,是在他處於極端沮喪的情況下否認認識耶穌並從該亞法的官廳逃出去的那幕中。後來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我們也曾瞥見了他。
這之後,我們一直沒有看到過彼得,直到他變成一個極有威望的傳教士。他到一些遙遠的城市去布講他的導師的教誨,並在那裏寫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信。
彼得所受的教育不如保羅多。他出生於加利利海的一個純樸的漁家,因此他缺乏保羅的那種個人魅力。保羅不論走到猶大、希臘、羅馬或西利西亞的社會,都能吸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
對於在審判耶穌時,彼得所表現的怯懦,我們絕不能因此認為他缺乏勇氣。
有些十分勇敢的士兵和一些著名的將領偶爾也曾做出一些卑微的事。但是當他們恢複理智以後,總是會再以對職責的忠誠來對意外的丟臉行為進行彌補的。
彼得也是如此。
此外,彼得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人,他每做一件有用的工作總是做得又快又好。他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就把比較引人注意的工作讓給住在國外的保羅去做,讓給耶穌的兄弟雅各去做,因為雅各已經在這古老國家的基督教會成為眾人默許的領袖。
而彼得自己則心甘情願留在猶大附近的二些次要地區。他與他的忠誠的妻子一起翻山越嶺,從巴比倫到撒馬利亞,又從撒馬利亞到安蒂奧克。他還告訴人們,以前他同耶穌一起在加利利海捕魚時,耶穌曾經對他講的一些意味深長的教誨。
至於彼得後來怎麼會到羅馬去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嚴格來說,對他的這次旅行,我們未能找到可靠的資料,但是這個使徒的名字是與作為一個世界性組織的基督教的早期發展的曆史非常密切地聯係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必須專門為這個了不起的老人、這個耶穌最喜愛的門徒寫上幾筆。
2世紀中葉,有一個編年史作者提到彼得和保羅曾同時在羅馬傳教,他們是在幾個月內先後被暴民殺害的。
對異教徒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屠殺,在羅馬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最初,羅馬政府對耶穌的信徒是不屑一顧的,但是這種輕視的態度隨著耶穌信徒的增多逐漸變成了仇視。
如果基督徒僅僅是一些“怪家夥”,而且隻是偶爾在羅馬偏僻地區的僻靜的房子裏聚會,講一些故事給大家搞樂子,講述一個救世主被當作一個逃跑的奴隸被處死,那麼羅馬政府對他們的聚會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基督的教誨,羅馬當局就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