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需辨證施治,若癲發作頻繁,則應以治癲為主,待癲有所控製後可兼顧其他病症的治療。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36例,隨訪1年,其中治愈12例,好轉20例,無效4例。(處方來源:北京廣安門醫院殷海波)
乙型腦炎後遺症
乙型腦炎後遺症是乙腦病毒侵犯中樞神經係統,經治療後留下的一係列臨床症狀如口眼歪斜、失語、偏癱、吮指、流涎等。
【方名與主治】鎮心滌痰湯,主治乙型腦炎後遺症。
【組成與用法】龍齒、鮮生地黃各30克,琥珀5克,竹瀝半夏、天竺黃各12克,陳膽南星9克,石菖蒲8克,麥冬15克。每日1劑,分2次口服,7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痰濁蒙竅,精神神誌症狀偏重者,加礞石滾痰丸,中病即止;氣陰不足,餘熱留戀,表現低熱持續,午後為甚,心煩懊惱者,加北沙參、焦梔子、地骨皮;耗津過度,口咽幹燥,大便幹結者,加鮮石斛、玄參、生何首烏;水不涵木,虛風內動,手足拘攣或蠕動者,加知母、鱉甲、玳瑁;肝腎不足,髓海空虛,耳鳴耳聾者,加龜甲、枸杞子、五味子。
【方解】乙型腦炎後遺症屬中醫的“痰飲”“文癡”“心風”等範疇。其臨床表現為神誌癡呆,表情冷漠,耳聾失語,手足抽搐,甚至癱瘓等,治療頗為棘手。從豁痰開竅入手,方擬鎮心滌痰湯,本方中用龍齒、琥珀鎮心安神而定驚,俾心寧神安則精神振而神識轉清,癡呆失而舉止複常;陳膽南星、竹瀝半夏、天竺黃、石菖蒲豁痰開竅,使語言通利而耳聾複聰;麥冬、鮮生地黃養陰滋液,陰液複則內風自息,搐搦自止。諸藥配合,共奏豁痰開竅,滋陰息風,寧心安神之功,故用之有良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用腥辣、易發類食物。
【療效】經統計,16例患者治療2個月,隨訪5年,其中治愈8例,有效4例。(處方來源:浙江省富陽縣人民醫院陳樹莊)
晚 期 腫 瘤
對於惡性腫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但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發現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時機。對於這些失去手術機會的中晚期惡性腫瘤病人,采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常可收到較好療效。
【方名與主治】消瘤衝劑,主治晚期腫瘤(亦稱癥瘕)。
【組成與用法】土鱉蟲、山慈菇、地龍各12克,當歸9克,海藻、牡蠣各30克。以上方藥煎汁縮成20克的衝劑,為1包量。每日2次,每次1包衝服,長期服用。
【方解】中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與“痰”有關,元代朱丹溪說“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都是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中醫學同時還認為氣滯血瘀也是腫瘤形成的原因。如清代王清任說:“肚腹結塊,必有形之血”,說明腹內有形的包塊腫物,都由血瘀所致,故活血化瘀和化痰軟堅是治療癌瘤的主要法則之一。方中土鱉蟲具有破瘀血,消癥瘕之功,佐以當歸補血、活血;兼用海藻、牡蠣、山慈菇、地龍等鹹寒之品消痰軟堅,瀉熱利水。牡蠣一藥,《本草綱目》謂之有去脅下堅滿、瘰鬁、一切瘡腫。化瘀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的功效。全方組合共奏活血化瘀、化痰軟堅的功效。有治療各種癌症的作用,尤其對晚期腫瘤患者能起到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的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副作用,臨床證明對大腸癌療效最佳,其次是對Ⅲ期的乳腺癌及宮頸癌效佳,但對如鼻咽癌、肺癌、食管癌等療效不及以上病種理想,有待進一步研究。
【典型病例】蘆某,男,32歲。因大腸癌晚期行直腸造瘺術後,經用消瘤衝劑長期衝服,現已生存2年,仍在繼續服上藥治療。(處方來源: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科倪惠芳)
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是淋巴細胞起源之惡性腫瘤,俗稱淋巴癌,可以發生在全身各部位。
【方名與主治】消惡性淋巴瘤方,主治惡性淋巴瘤。
【組成與用法】白花蛇舌草30~90克,山慈菇、三棱、莪術、炒白術各15~30克,僵蠶、夏枯草各30克,昆布、煆牡蠣、煆瓦楞各30~60克,炮穿山甲(代)、黃藥子各9~15克,全蠍(研末衝服)6~12克,甘草6克。每日1劑,煎3次,分3次口服。30劑為1個療程。鞏固療效,可用所服中藥做丸,每次10克,1日3次。局部腫塊初可外敷獨角蓮或鮮蟾酥皮。
【辨證加減】偏寒加幹薑、附子、肉桂;偏熱加狗舌草、天葵子;氣虛者加黃芪、黨參;血虛者加當歸、紫河車;胃陰虛者加石斛、麥冬;肺陰虛者加北沙參、天冬;心陰虛者加麥冬、玉竹;肝腎陰虛加龜甲、鱉甲、生地黃、枸杞子;陽虛加附子、肉桂、補骨脂、棉花根;實熱加生石膏、知母、黃芩、黃連。另外,葵樹子、貓爪草等患者均可選用。
【方解】惡性淋巴瘤的病死率較高。本方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止痛等功效。除主治惡性淋巴瘤外,對其他癌症(腫塊型癌症)亦有效。方中的白花蛇舌草功在清熱解毒消癰,近年來,又將其用來治療各種癌症。動物試驗證明,本品能刺激網狀內皮係統,表現為網狀細胞顯著增生,細胞體增大,胞質豐富,能明顯地增強網狀細胞及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能刺激嗜銀物質傾向於致密化改變,顯示免疫過程中機體防禦性升高。山慈菇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三棱、莪術有破血祛瘀,消積止痛之效;炒白術有補脾燥濕的作用;僵蠶有息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的功能。臨床用於喉痹、咽腫及腫瘤等疾患的治療。夏枯草常用來清肝火、散鬱結;昆布、煆瓦楞有消結、散癭瘤的效用;煆牡蠣有軟堅化痰消結的作用;炮穿山甲(代)消腫排膿、活血通經,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黃藥子為治癌腫之要藥;全蠍有毒,治瘡瘍腫毒,有解毒散結之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本方藥性偏寒,藥後如便稀次數多,可伍補骨脂、煨木香、煨葛根之類;平素脾弱便溏者,白花蛇舌草、煆瓦楞用量宜輕,可伍蒼術、白術、陳皮;黃藥子有升高轉氨酶的副作用,可伍夏枯草以減輕副作用;蜈蚣能加強全蠍的療效,但易致轉氨酶升高,故用時需加用護肝藥。有少數患者服藥後全身無力、可伍黃芪、人參;穿山甲(代)易引起嘔吐,可伍赭石、三棱、莪術破氣血,貧血者長期服用可伍當歸、黃芪等。治療期間需加強體育鍛煉。防治感冒。忌服醃製食物。
【典型病例】花某,女,56歲。患者1971年頸部淋巴結腫大40厘米×50厘米,活檢診斷為淋巴網狀細胞肉瘤,當時治療半個月,白細胞下降至3×109L,放療被迫中斷。頸部淋巴結腫塊未消除。伴有不規則低熱,378℃左右,頭昏目眩、口幹咽燥、手足心熱、便幹。舌光剝,無苔,脈細數。采用消惡性淋巴瘤方(用低劑量)加天冬30克,鱉甲24克。隨證加減,曾用北沙參、龜甲、生地黃、半枝蓮、半邊蓮、狗舌草等。共服200餘劑,腫塊消失,以所服中藥做丸1料服用,以後多年未治。1979年複發,頸部腫塊60厘米×20厘米,又服中藥1年餘,腫塊消失,一直正常上班。(處方來源:杭州陳林才)
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以神經肌肉傳遞障礙為特征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係體內對橫紋肌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產生自身免疫反應所致。
【方名與主治】甘涼升津湯,主治重症肌無力。
【組成與用法】黃芪、太子參各18克,白扁豆、蓮子、穀芽、知母、幹荷葉、葛根各10克,雞內金、烏梅、升麻各6克。上藥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至痊愈為止。
【辨證加減】若脾虛生濕,積食鬱久化熱,舌苔黃厚,加胡黃連;脾虛肝鬱,食後腹痛,大便不消化,白眼發青,加茯苓、白術、白芍;胃火亢盛,善食易饑,食後腹脹,舌唇深紅或口腔、牙齦糜爛,加生石膏、竹葉、石斛、鮮蘆根;胃火熏肺,幹咳少痰,加枇杷葉、麥冬、桑白皮、白茅根;火灼津傷腸燥,大便幹結,加蘆薈、火麻仁。
【方解】重症肌無力是由於神經肌肉間傳遞功能障礙而影響肌肉收縮,以某些橫紋肌無力又極易疲勞為特征的慢性疑難雜病,中醫學屬於“痿病”“脾腎虛損”之範圍。本病可分為眼肌型、球型、全身型三類。本方主治眼肌型,其主要表現為上瞼下垂。根據中醫病因,認為該病多與脾胃虛熱,中氣下陷有關。《類經》雲:“凡眼之不合不開……皆陽明筋病,寒則急,而熱則縱也。”《目科大成》雲:“目之上睥屬脾氣……上睥寬縱,不紅痛,屬中氣下陷。”又因虛熱日久,陰津亦傷,形成脾胃氣津兩傷,治宜扶脾養胃,益氣生津。方中黃芪、太子參功在補氣益津,為君藥;白扁豆、蓮子、穀芽、雞內金以扶脾健運,為臣;烏梅與黃芪、太子參同用則酸甘化陰生津;知母清解陽明之熱邪,並監製黃芪之溫燥;升麻、幹荷葉、葛根以升津舉陷,清香悅脾,共為佐使。諸藥合用,補而不滯,升而不燥,俾中氣振作,津升陰複,瞼筋得以濡潤,約束之力自複。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須避免過勞、軀體傷患、情緒波動、感染等,並加強營養,少食香燥之品。
【典型病例】李某,12歲,患雙眼瞼下垂已年餘,近半年日趨嚴重。曾先後多處求診。來診見兩瞼下垂,眼裂甚小,仰首看人。形體瘦長,食少而時感嘈雜,大便幹結,多日一解。舌紅少苔,脈象虛數。證屬陰質不足之體,進食香燥太過,氣火不靖,灼傷脾胃氣津,陽明經筋失濡,約束無力。治當扶脾養胃,益氣生津。經用上方治療月餘,上瞼下垂明顯好轉,納穀轉馨。續服半年餘,且少食香燥,雙瞼恢複正常。此後每周服2劑,至今多年,一直穩定。(處方來源:杭州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