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必求精
宋·周密《齊東野語》記載:有一天,楊州一女得了血崩症,病情垂危,這時精於針灸的張老醫生正在外地,幸好他的徒弟在家,便急忙叫張醫生的徒弟前來針治。徒弟看了病後說:“這病危險極了,但有一個穴位還可以治療。”於是針刺足外踝二寸餘,但針卻被氣血拘住,不能拔出。其徒弟慌慌張張向患者家人請罪說:“針穴雖準而針不能出,非得我老師來不能解決,要趕快把他從外地接回來。”於是患者家人立即派出流星報馬,連夜啟程,經過一晝夜的時間,終於把張醫生請回來。老醫生一看,笑了笑說:“穴位孔紮得很準,但還不會出針。”立即在手腕的交接處紮了一針,而足外踝的針突然跳了出來,患者的病當天就好了。張醫生的針術真是神奇啊!
心病心治
《名醫類案》記,一病人惡心嘔吐不止,請來名醫吳氏,吳氏通過望、聞、問、切,方知病人一天在親戚家飲酒,大醉,被送到花房裏歇息,夜裏酒醒口渴,就喝了不少澆花的水。天亮後,他發現水槽裏有許多小紅蟲蠕動,立即惡心嘔吐,寢食難安,人也漸漸消瘦,總認為自己胃裏有許多小蟲寄生。吳醫士按照得病原因,便說:“你的病情比較特殊,我要為你特製藥丸,你要耐心等待。”吳氏知道這病人是疑心生暗鬼,於是,將紅線剪斷如小紅蟲狀,用巴豆數粒搗碎,做成紅線丸數粒,讓病人在暗處服下。不一會,巴豆導瀉迅速,病人在便盆裏解下大便,瀉出紅線段,浮於水麵,酷似那水槽裏的小紅蟲。病人見狀,疑竇頓釋,心境立即複原,又經調理,身體康複。
巧治健忘
典出列子周穆王,心理療愈一健忘。
因病施治辨證去,對症下藥中醫長。
藥不針灸祈禱枯,裸之饑之暗去方。
《列子·周穆王》,宋國有人中年時候得了一種健忘的病。他早晨的事,到晚上就忘了;今晚給人的東西,第二天早晨就忘了;剛剛走過去的路,就忘記了回來了。走著、站著,忘了坐下。每天還得有人精心伺候、照料他,時間長了,全家人都非常厭惡他。
這時,魯國有個儒醫說:“我能治好他的病。”其妻子便以家產的一半作為酬金,請來這位儒醫診治。儒醫對其妻說:“我打算遵循中醫因病施治、對症下藥的辨證法。準備用心理療法來感化他,以改變他的心境,改變他的思路。具體辦法是:我讓他裸著身子,使他來要衣服穿;我讓他挨餓,使他自動來要飯吃;讓他住在黑暗的地方,使他要求住到明朗的屋子裏。妻子同意他的療法。儒醫接著告訴患者說:“你的病我可以治好,但我的治病秘方是不能告訴別人的,所有的人要回避,不能來往看視,我與你單獨住在一個屋子裏,七天七夜後,病自然就會好了。”家人都服從儒醫的安排,果然多年的健忘症治好了。
熱鞋熨臍
京城裏,陰曆六月間有一名唱戲的名旦登台表演,一部《賣武》的戲贏得戲院裏一片喝彩。演畢,到後台卸妝時,名旦嘔吐不止,直喊腹部絞痛。用車送回家後,名旦開始昏迷。他的師傅見狀,氣得大發脾氣,就派人去找那位官員。那當官的戲迷聽說後,十分後悔,就去請來北京城裏最知名的醫生王育。王育看到病人渾身冒汗,呼吸急促,已經不省人事了。王育手按病人的脈部,六脈浮濡,再按之反而不見,就說:“這是中暑引起暑邪攻心。”王育想到古代名家用貼熨之法甚多,何不用鞋底考熱放在病人臍部熱熨呢?於是吩咐找來一隻鞋子,將鞋底放在火上燒熱,按在病人的臍部熱熨。一會兒工夫,病人蘇醒過來。接著,讓名旦服用大劑量的香薷飲,次日名旦病愈如初。
治病找病根
有一病人心前作辣,像食多辣子辣痛之感,曾用滋陰敗火之劑治療,可辣痛有增無減,還增加了腹脹的毛病,小便困難,十分乏力。吳醫生診其脈沉細,舌苔色黑,語輕氣促,陰寒至極。其病因是腎陽下衰不能上蒸脾土,以致食而不化,堵塞胃脘,故而作辣。敗火之劑以黃連為主,必塞脾土,如雪上加霜,決定溫養脾土,使春陽發舒,庶可生物,而無寒凝之患。故用桂枝、附子、炮薑、白術、茯苓、炙甘草、木香、陳皮、人參組劑。病人服藥四劑,病症減去一半。吳天士又在原方劑上減去木香,增加黃芪、熟地黃,服用數劑,完全治愈。
甘草大棗湯
一婦人患怪病,時常莫名其妙哭泣。一日,請程杏軒先生到家診治,病人告訴程先生說:“我無理由哭泣,連自己也不明白,僅知哭完了心裏舒服。請很多醫生診治,有說是抑鬱之症,服用逍遙散;有說是痰火,用溫膽湯;又疑鬼神作崇,請了道士設壇祈禱也不靈驗,都稱是無法醫治的怪病。”程杏軒再問日常起居飲食如何,病人回答道:“病有半年,日常生活也還正常,外無寒熱,月經正常,哭一陣子就舒服了。”
程杏軒為病婦切脈之後,告訴病人:“這病十分容易治療。”隻用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味中藥煎服劑即可,這讓病人十分納悶。問道:“這是什麼病?用的什麼方法?”程杏軒回答:“病名為髒躁,方用甘草大棗湯,《金匱玉函》有詳解。”病人仍不放心說:“久病,想必病根深固,立方之藥僅三味平淡之藥,不知能否除病?”程杏軒說:“這是一種聖祖方,一定有效,勿要懷疑。”後來,病人服用十餘次,果然靈驗。
神方無價
宋時郎中孫兆善理喉疾。一日,潘元喉疾大發,失音如啞人,其狀可怕,連飲食都十分痛苦,請來孫兆診治。經過觀察,孫兆從青囊中取出藥來,將藥末吹入其喉中,頃刻間,潘元吐出濃血數盞,立即感到上下通達,有藥到病除的感覺。潘元感歎到:“真神方也。”下令讓家人捧出黃金百兩為酬禮。潘元又說:“吾願出黃金百兩,購買你的偏方,以濟非常之急。”孫兆笑道:“其方十分平凡,皆是民間常用之藥,配方是豬牙皂、白礬、黃連,在新瓦上焙幹,研末而成。每次僅用一錢半的劑量。至於重金答謝,還是如數收回。”常言道:“黃金有價,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
身患多病按病理分治序
某男自幼患有羊角瘋,長大成家後,不僅得了滑精的毛病,而且羊角瘋發作的次數增多。
有一天病家請來嶽仲仁診治,診得脈象上實下虛,又仔細看以前所服的藥方,皆是穩當之劑,難怪不能治病。再問病人發瘋病的過程,家裏人說:“發作時叫如羊鳴,數聲之後暈倒,手足抽搐,牙關緊咬,喉中痰湧,隨之不醒人事,前後有一頓飯工夫才醒來,醒後一兩天內,精滑不止,精神倦怠。”嶽仲仁再問病人房事交合時精液多少,病人答:“很少。”嶽仲仁綜合判斷後,認為羊角瘋病症是幼年留下的舊病,滑精是成年後的新病。治療滑精首先要斷欲,以保其元。病根在舊病,癇症不除,那麼飲食化痰,痰火上升,長久之後連性命都不能保了,還怎麼生育呢?嶽仲仁就對病人說:“現在你的身體還很虛弱,不能用藥。請夫婦分居,斷房事一月,然後找我投藥醫病。”一月之後,病人羊角瘋再犯,又請來嶽仲仁診治,嶽仲仁拿出配置好的三子散,其方用真蘇子一兩、白芥子一兩、韭菜子一兩,微焙合研成末,另加牛黃丸用竹瀝化開,一齊為病人灌服。大約一個時辰後,病人腹中連連作響,至夜間,解出積痰半桶,以後再也不犯羊角瘋了。這時,嶽仲仁吩咐病人絕欲半年,常服安神丸。配合食物調理,以焙真元。又經過半年左右,嶽仲仁投用心腎髒種子丸,後來病人果然如願得子。
新居宅陰
內侍曹都使新造一宅,遷入新居,祝賀喬遷之喜客人走後,曹內侍因大醉臥地沉睡,酒醒之後,嗓啞失音。當朝皇上十分器重曹內侍,就吩咐禦醫診治,禦醫都以為是醉酒所致,痰火上升。但病人服下許多祛痰敗火之藥,仍無濟於事。曹府隻好請來郎中孫兆為其診病,孫兆切脈後用藥說:“大約十餘日可愈。”病人服用此藥,果然在半月之後,嗓音恢複,上朝麵君。皇上見曹內侍聲音洪亮,十分驚訝,便問是誰醫治的。曹內侍說:“是郎中孫兆醫治的。”於是,皇上召見了孫兆。皇上問其原因,孫兆說:“病根生在新宅裏。宅壁皆新土造成,四壁寒濕,陰氣未散,曹內侍酒醉臥地,毛竅皆開,心神失守,陰寒濕氣乘虛而入,臣以補心山藥丸助心氣壯盛,用川芎、細辛祛濕,所以能治也。”皇上聽後十分欣賞,打算將孫兆留在宮中。孫兆說:“多謝皇上器重,可老朽不習慣宮中的錦衣玉食,而放蕩江湖是我的心願。宮中若有事,招之即來,還望皇上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