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皂化法用堿處理甘油酯,甘油酯將會水解成為脂肪酸鹽和甘油。這是製造肥皂和甘油的基本反應,故名皂化。生成的甘油和脂肪酸堿金屬鹽溶於水,而達到脫脂目的。
製革皂化脫脂多使用純堿,因為純堿堿性弱,反應pH條件溫和,反應溫度一般控製在40℃左右。
純堿脫脂多在豬皮的脫脂操作中使用,為了使脫脂較為徹底,通常采用分步脫脂的方式進行。皂化脫脂方法脫脂作用不完全,主要是表麵脫脂。但其成本低廉,方法簡單,而被廣泛采用。為了彌補其脫脂效果的不足,往往采取皂化脫脂與乳化脫脂相結合的方式。
(3)酶法甘油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酯鍵發生斷裂,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脫脂即是酶法脫脂。
酶法脫脂,可通過專門設計的脫脂工序進行,也可在使用酶的製革濕操作工序中進行,例如酶脫毛,酶軟化等工序。研究證明:除了脂肪酶,製革所使用的蛋白水解酶大都具有水解脂肪的活性,能夠水解皮中的各類脂肪。酶脫脂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脫脂方法。
研究顯示:酶脫脂的最佳時機是生皮經堿性物處理後,其效果明顯優於未經任何化學處理而直接進行酶法脫脂。
12.3.2.3溶劑法
利用有機溶劑對脂肪的良好溶解性,使用有機溶劑如丙酮、煤油、石油醚、二氯乙烷等物質來溶解皮的脂類物的脫脂方法稱為溶劑法脫脂。溶劑法脫脂的最顯著特點是脫脂充分。該方法特別適用於皮內脂肪含量極高的生皮,如綿羊皮的脫脂。
溶劑法脫脂需要在具有溶劑蒸餾的特殊脫脂設備中進行,使用的有機溶劑汙染空氣、易燃且費用較高。因此,溶劑法脫脂僅在某些對脫脂有特殊要求的工藝中使用。
12.3.2.4 CO2超臨界流體萃取脫脂
隨著超臨界流體在化學工業上的成功使用,有人提出了用超臨界二氧化碳來對動物皮進行脫脂的設想。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脫脂劑其最大的優點為:脫脂較徹底,無汙染,油脂可全部回收,溶劑二氧化碳來源方便並可重複使用等,屬於清潔化、生態生皮處理技術。
根據廖隆理、李誌強等人的報道,超臨界流體CO2脫脂在壓力為9.3MPa,溫度為37℃,脫脂180min,其對豬皮生皮的一次性脫脂率達到95%以上。
超臨界CO2脫脂法工業化應用的主要障礙是,需要一套超臨界CO2的裝置,設備的一次性投入較高。
在製革過程中,對脂肪含量高的生皮的充分脫脂,需要進行多工序、多種脫脂方法並用的工藝來實現。如豬皮製革工藝設計中,脫脂工藝會同時使用純堿和表麵活性劑並在浸水、浸灰、軟化、浸酸等多工序中進行。